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7日讯 仲量联行近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成都商业及物流地产市场报告》显示,步入2025年下半程,成都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工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延续恢复势头,高技术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商业地产领域,办公楼市场租赁调整持续,企业搬迁换租频繁;零售地产呈现主力业态更迭;物流地产需求保持强劲,青白江仓储出租率创下新高。
办公楼换租活跃 精装产品成竞争焦点
报告显示,第三季度成都甲级办公楼市场新增供应集中于金融城板块,东方希望中心二期交付,新增面积约9.2万平方米,推动金融城空置率升至33.9%,全市甲级办公楼总存量达521.3万平方米,空置率升至34%。乙级及产业办公楼供应同样高位,三类产品竞争加剧,业主面临更严峻的去化压力。
市场呈现明显的“存量博弈”特征。部分外资医药企业扩租高新区,互联网企业则因总部交付迁往新兴板块。整体净吸纳量录得-0.2万平方米,显示市场在活跃搬迁背后仍处调整阶段。
行业结构中,金融业、科技互联网和专业服务占比位居前三,其中互联网及人工智能企业租赁需求回暖,小面积、灵活租期成为主流选择。受此影响,业主加快推出模块化、可定制的精装产品,以精准匹配细分需求。仲量联行成都商业地产部负责人江倩分析:“在成本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精装、拎包入驻成为企业租赁首选,业主需以产品差异化和服务灵活性应对市场竞争。”
季内甲级办公楼平均租金环比下降1.8%,报76.1元/平方米/月。多数业主通过“楼内降级”方案稳租,即引导租户在同楼宇中调整至更低租金空间,并配套搬迁协助,以维持入驻率。
零售业态更迭 非标商业崭露锋芒
第三季度成都优质零售地产市场暂无新增供应,全年预计仅有6万平方米,处于近年低位。与此同时,商业主力店迭代成为显著特征。传统超市与影院业态受冲击明显,凯德天府、锦城万达等影院闭店,商超被即时零售品牌取代。
为应对结构性调整,商场引入体验型和复合型新业态。大型火锅品牌、宠物零售体验店、户外运动及攀岩场馆加速布局,成为新一代主力店。鹿岛、361度超品、骆驼户外等品牌通过大店化展示与跨界融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非标商业项目则成为市场亮点。城市运动商业公园“绿里Green Mille”、城市更新项目“中车源Stage”、文旅型商业“福感肆”等项目相继亮相,以多元主题和差异化体验开辟“新赛道”。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及消费研究负责人朱建辉指出,地铁线路加密为商业项目带来更多客流红利,17号线与10号线三期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建设路、双楠、三圣乡等板块商圈活力。
截至三季度末,全市优质零售地产空置率微升至11.7%,首层平均租金报338.4元/平方米/月,环比下降1.9%。仲量联行认为,成都商业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结构优化”,新消费与城市更新将成为下一阶段增长核心。
物流需求强劲 青白江仓储接近满租
报告显示,成都物流地产市场延续活跃态势,第三季度新增项目顺丰丰泰天府物流园正式投运,进一步完善天府国际机场周边物流布局。
受消费升级与电商旺季拉动,家电、通讯、文化办公用品等品类仓储需求延续高增势头。与此同时,白酒行业库存上升带来仓储增量需求。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同比上升10%,成为物流地产市场的意外利好。
在此背景下,成都全市物流地产季度需求环比增长7.7%,达15.4万平方米。其中青白江子市场表现突出,受京东物流与多家酒类企业青睐,出租率达99.3%,创历史新高。全市仓储空置率下降至7.5%,租金降幅收窄至-3.2%。
仲量联行华西区产业与物流服务部负责人尤鹏伟表示:“成都稳健的仓储需求成为市场‘定海神针’。未来两年,随着新增供应趋稳,成都物流地产租金有望止跌回升。”
业内人士认为,成都商业及物流地产的分化趋势正在加快:办公楼市场以“换租”主导,零售商业正经历“业态洗牌”,物流地产持续“稳中向上”。报告指出,随着轨道交通完善与产业升级推进,成都有望在结构调整中孕育新一轮商业活力与城市竞争力。(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