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华大学与推广体系签署智能和电动农机项目与生态共建备忘录

相关试验区代表参加全程电动化试验区启动仪式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4月6日讯 4月2日,首届全程电动化作业大会在西华大学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机构和农机、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大型农场等领域的三百余名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蓉城,共同研讨新能源农机装备创新和全程电动化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会议由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西华大学、成都市农商银行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联合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张安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召集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贵州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廖飞,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部(绿色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周志晨,西华大学党委书记靳敏,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秋实等出席活动,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郎方年主持会议。
靳敏代表西华大学致辞并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说,西华大学作为一所以农机为特色、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将重振农机作为一号工程,将智能农机作为攻关重点,努力在农机补短板等领域贡献“西华方案”。靳敏表示,学校将坚持“科技创新打头阵、人才培养紧跟上、产业链条做延伸”发展思路,推动构建“智能农机装备”“低空飞行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体系,设立“低空农业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依托试验区,在四川布局建设覆盖不同地貌特征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示范区,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在智慧农业体系尤其是智能农机领域闯出新赛道、作出新贡献。
首届全程电动化作业大会聚焦新能源农机和电动化作业适宜的应用场景、主机类型、关键零部件、供能体系、综合效益等重点问题,探索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场景应用、补能保障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与会专家一致指出,新能源农机不仅是传统农机装备的能源革新,更是农业生产方式向“零碳智能”转型的关键载体,推动电动化作业与智能无人技术深度耦合,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增长极。会议期间,西华大学与推广体系签署了“智能和电动农机项目与生态共建备忘录”。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胡良龙系统分析农机电动化发展趋势,结合典型案例分享应用场景打造的研究进展。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院长王霜聚焦丘陵山地场景,展示电机驱动、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四川省农机院副院长易文裕分享了茶园电驱作业装备创新进展。大会还设立三大平行技术论坛,十八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三电”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应用场景”“新能源整机”“电池电机电控”等主题做了课题分享,并现场开展了产学研深度对话。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四川、新疆等试验基地的落地实践,以电动化作业为抓手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在全国加速铺展。依托已经开展八年的无人农业作业试验,推广体系将继续启动江苏、湖北、新疆、四川等地电动化作业试验和电动化+无人化作业试验项目。未来,推广体系还将组织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业务板块接入支撑、服务农机农业,构建韧性充分、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条,加快推动新能源农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