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俄中友协和智库代表团来川访问。当天下午,四川-伏尔加河高校合作交流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四川高校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喀山联邦大学等6所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高校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高校人才交流、专业建设、联合办学等内容开展深入交流。
科研合作是双方代表聊到最多的话题之一。“中国在物理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发展迅猛,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师范大学校长斯多布尼亚科夫表示,中国产学研融合的模式值得借鉴,他希望能与四川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同样期待在科技领域深化合作的还有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裴向军。在他看来,双方高校可以进一步拓展科技合作维度,重点聚焦碳中和、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共建国际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两国经济社会发展。
回顾两地高校间的合作,人文交流也是不能错过的主题。西南财经大学近期举办的暑期国际学术营,吸引了37名俄罗斯学生参加;喀山联邦大学有超过2000名中国留学生在校研读,其中不乏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四川高校的学子;莫尔多瓦国立大学设置了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方便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练习书法……
“要使双方的人文交流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建立更好的文化服务平台,拓宽合作维度,构建良好的文化交流互动机制。”俄中友协萨拉托夫州分会主席鲁钦表示。
在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方面,与会代表也有不少新想法。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曾其刚认为,可以通过双方高校契合的部分学科为切入点,例如航空航天、新材料、数学等,逐步扩大学科合作范围,探索创建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海东建议,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推动双方构建综合优质课程师资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学生互认,师资共享,综合人才共建的效果。
据了解,此次交流会是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合作机制下的一次活动。该联盟牵头高校为四川大学,目前已吸纳38所中国高校与50所俄罗斯高校加入。在高校联盟框架下,双方高校间积极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联合办学、科研学术等领域合作,为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促进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