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7月14日讯 随着成都世运会的筹备进入冲刺阶段,“全民参与、共筑文明”的城市热情正在基层社区蓬勃生长:2025年7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在李科、邓娟两位老师的策划组织下组建“青春赋能世运·文明筑梦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十三名学子深入高新区石羊场盛华社区,以“安全保障-文明提升”为核心,将自身才能与城市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用青春力量为世运会筹备注入高校学子们的温度。


精心策划:以初心锚定实践方向
团队秉承“注重内涵、扎实高效”原则,紧扣2025年成都世运会这一重大事件,结合服务成都的办学定位,针对财经学子社会经验待积累、理论需落地的特点,确立三大核心目标:让学生在服务中贡献力量、在实践中历练素养、在担当中成才成长。
成都世运会需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全民参与的文明氛围,而盛华社区作为城市细胞,亟需强化安全治理与文明宣传。由此,团队构建“安全-文明”实践体系,提出“非一线志愿服务者的一线担当”定位,通过两百份消防安全问卷调查、覆盖十余户特殊家庭等量化指标和消防安全微剧、防诈微剧、文明集市等创新形式,确保了活动既贴合城市发展需求,又让学生在实干中锻炼成长。
多维实践:用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围绕安全办赛的要求,团队组建安全巡查小组,将专业细致融入每一项服务。
入户排查。7月5日起,志愿者携带《消防安全知识手册》,逐户走访孤寡老人、残障家庭,检查线路老化、燃气使用等隐患,建立一户一档安全台账,累计整改隐患23处。
创新宣传。拍摄《居家防火秘籍》《反诈防骗情景剧》微剧,用生动剧情让“关火关电”、“不转账”等知识深入人心;汇锦广场的宣传点上,反诈案例展板吸引居民驻足,志愿者发放资料三百余份,解答疑问上百次。
问卷调研。7月5日至10日,志愿者向居民、商户发放消防安全知识问卷两百余份,详细了解不同群体对消防设施使用、日常安全管理的认知程度,形成的分析报告为社区精准开展安全指导提供数据支撑。
温情服务:走访中,志愿者不仅送去米油等物资,更陪老人唠家常,将安全提醒化作暖心叮嘱,让安全防线兼具温度。


全民动员:用热情营造迎世氛围
7月12日,“文明成都·为世运加分”主题集市成为活动高潮。
当天,十余个特色摊位串联起文明图景——蜀宝、锦仔吉祥物立牌前,孩童簇拥着排队合影。文明养宠承诺墙上,居民认真签下名字。“语通世界,礼敬世运”的互动中,居民们争相学习日常交流英语口语,笑声里藏着对外宾们的欢迎。此外,垃圾分类大富翁、AED操作教学等摊位前,文明理念也在闹热的游戏中悄然渗透……
“筹备时贴了几百张世运贴纸,手都酸了。但看到大家的笑脸,值了!”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志愿者小陈说道。从清晨布置到收尾拾捡垃圾,蓝白身影始终忙碌着,让文明不仅停留于口号,更是展现在行动中。
实践育人:让成长与城市共进步
八天的社会实践时间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志愿者们的变化清晰可见:从初见居民时的羞涩,到能从容讲解安全知识;从面对问卷时的生疏,到能精准记录需求;从筹备集市时的手忙脚乱,到能高效协调各环节。“原来服务社会不是空话,是认真检查灭火器的坚持,是耐心解释的温柔”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
这场实践,实现了“学生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社区收获了更牢固的安全防线、更鲜活的文明氛围;学生则在基层课堂里懂得了“担当"二字的分量——当老人握着志愿者的手说“谢谢”,当商户认真填写问卷,当孩子指着吉祥物问“世运会是什么”,这些瞬间都在诉说:青春力量,能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基层实践,能让成长更有厚度。
正如合影时那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的学子们,用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三下乡”志愿者活动,证明了青年与城市的双向成就——这不仅是献给世运会的礼物,更是写给青春的成长答卷。(邓娟 李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