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阿坝典范 开局突破”四季主题采访活动(第二季)在马尔康市启动。记者来到日瓦坝片区见到,长征学校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钢筋交错,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数百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施工,一所承载着全市教育梦想的现代化校园正拔地而起。
“长征学校的建设不仅是政府重视的事,也是群众关心的事。”马尔康市教育局局长赵杨告诉记者。长征学校是贯彻落实阿坝州委“让学校成为当地最好的环境,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让学生成为最受呵护的对象”部署要求的生动实践。马尔康市委、市政府把破解“教育难、家长忧、支出大、成效差”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抢抓“强州府”战略机遇,以建设区域教育中心为目标,力争把这所学校办成全州示范样板,擦亮“四川省马尔康中学”的招牌。
这份决心体现在土地和资金的倾斜上。马尔康城区狭长、土地稀缺,但市委、市政府拿出了日瓦坝新区面积最大的150亩土地作为校址。项目于2024年11月启动规划设计,2025年2月正式动工,总投资8.69亿元,规划建设60个教学班、3000个学位和3000个寄宿床位,是全州范围内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施工周期最紧凑的教育工程。
赵杨说,所谓“标准最高”,就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一级示范性中学标准来规划,既能满足新高考“选课走班”的需要,又配备理化生实验室、艺术教室、智慧寝室、智慧食堂、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功能体育馆等,真正做到功能完备、适度超前、群众满意;“投资最大”,8.69亿元的投入,是阿坝州教育领域迄今为止最大手笔,体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工期最短”,总工期仅570天,在同体量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紧凑,计划2026年5月底完成基建,8月整体搬迁马尔康中学东西校区,9月正式开学。
走进施工现场,记者看到综合楼、体育馆和学生宿舍主体正在加快建设。据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1亿元,建设进度达到42%左右,计划9月底实现部分单体建筑封顶。项目经理贺进村说,马尔康冬季施工难度极大,为了确保进度,施工方抢抓黄金工期,力争在冬季来临前完成主体结构和门窗安装,“等到来年春天,就能无缝衔接外立面和室内装修。”
学校规划不仅考虑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强调办学理念的前瞻性。赵杨指着规划图向记者介绍,校内配备的400米标准田径场建成后,将是马尔康首个能够承办国际赛事的场地,室内体育馆分层布局,可同时承载多种运动项目,1200人规模的学术报告厅也将在未来成为学术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
值得关注的是,长征学校建成后,将成为马尔康教育格局的转折点。按照计划,现有的马尔康中学东西校区将整体搬迁至此,城区校点布局将得到根本优化。周边已建成长征幼儿园和马尔康第四小学,未来将与长征学校一体联动,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站式教育园区。同时,周边图书馆、美术馆、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等设施也已建成,与学校相呼应,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将在这一片区深度融合,成为全市最大的教育文化新区。
不仅如此,马尔康中学还与成都七中、成都四中、绵阳中学等优质学校达成教学帮扶协议。届时,依托外部名校支持与内部条件改善,马尔康的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享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赵杨表示:“强州府必先强教育。长征学校建成后,将成为阿坝州州府的教育中心,吸引周边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地的生源,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钢筋水泥逐渐成型,长征学校的未来模样已经可以想象:绿树环绕、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花园式校园里,朗朗读书声与运动呐喊声交织,孩子们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到2026年9月,当新学期第一声上课铃响起时,这里将不只是马尔康的教育新地标,更将成为阿坝州落实教育优先战略的鲜活实践,见证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担当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