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27日讯 8月26日,仲量联行发布《2025中国办公楼租赁指南》。这份覆盖全国十四个重点城市的指南,既呈现了租金走势、板块分布和行业需求,也为企业在复杂市场中提供了专业操作建议。
对四川而言,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办公楼市场正在加速分化。新经济企业、制造业总部和专业服务机构,对租赁空间提出了更高、更精细化的要求。如何在成本、灵活性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
租赁进入精细化管理
“租事”无小事。
仲量联行调研发现,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常遇到三类问题:一是业务扩张超预期,面积不足;二是成本压力叠加,预算超支;三是条款复杂、信息不对称,隐藏成本频出。
对此,指南建议企业在租前做到三步:明确需求、设计过渡方案、预留发展弹性。例如,员工激增时可先采取共享办公或逐月租赁,既缓解工位紧张,又避免长期绑定风险。
这意味着,租赁早已不是“签合同、交钥匙”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精细化管理时代。
四川市场多元需求凸显
眼下,四川办公楼市场正展现出多元化特点。
在成都,高新区、大源板块的科技与数字经济企业偏好智能化楼宇和灵活租赁模式,以应对团队规模快速变化。成德绵一体化推动制造业总部入驻成都核心区,强调形象与产业氛围。锦江、金融城板块则吸引了金融和专业服务机构,注重客户体验和高品质环境。
典型案例包括:成都某消费品牌通过“逐月租赁+共享办公”解决扩张难题;绵阳一家电子企业临时租赁德阳园区,灵活退租降低资金占用;成都某会计师事务所在签约前细致核查物业费、交付标准和能耗条款,避免了隐藏成本。
从案例可以看到,本地企业的租赁逻辑已从“租得起”升级到“租得好”。
办公楼成为战略资源
从全国到四川,国内办公楼租赁市场正在出现三个趋势:办公空间与企业战略绑定更紧密,直接影响人才吸引和文化建设;租赁模式日趋多样化,长期租赁与共享、短租结合成为常态;数字化管理加速普及,智能工位、能耗监控、合同数字化逐渐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机构的价值愈加凸显。仲量联行凭借在中国50余年的沉淀和在四川的本地实践,能够帮助企业厘清条款、规避风险、预判趋势,让复杂的“租事”变为顺畅的“顺事”。
办公楼租赁正从“场地问题”升级为“战略课题”。对于四川企业来说,如何在成本与体验之间找到平衡,不仅关系眼前运营,更将决定未来竞争力。(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