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10月8日
我们迎来“寒露”节气
此时节寒气渐重,常为昼暖夜凉
养生要注意哪些事?
“四不”“五要”的诀窍分享给你
“四不”
四个部位不能冻到
常言说“春捂秋冻”
但“秋冻”并不等于盲目挨冻
医生介绍
“秋冻”是指在秋季气温刚开始下降时
不要过早、过多增加衣物
让人体更能适应季节变化
提高免疫力
怎样判断何时该冻?何时该添衣?
医生告诉你一个小诀窍:
温度不低于20℃时可以适当“秋冻”
此时,身体感受凉而不寒
若气温急剧下降,感觉非常冷
则不可一味坚持“秋冻”
比如,气温降到15℃以下且持续两周以上
就可以穿上秋冬衣服
以下4个部位不建议“秋冻”
头颈不能冻
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建议戴帽子、系围巾,有效保暖头部和颈部。模仿“乌龟伸脖”动作,前后伸缩脖子,再左右转动,可有效缓解疲乏,改善颈椎功能。
腰腹不能冻
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建议早晚出门时穿马甲。广播体操里的腹背运动和蹲起运动,都能很好地温暖腰背,时常用搓热的双手捂在腰眼上,也有振奋阳气的作用。
脚部不能冻
俗话说,“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进入寒露后,要注意足部保暖,以免寒从足底生。除了穿厚袜子、棉拖鞋以外,还可以利用晚上看电视的时间,站立踮起脚尖再放下,重复做至额头微微冒汗。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筋活血,保养全身。泡脚时可重点按摩太冲、太白、太溪三个穴位,泡脚水温在38℃~42℃较合适,泡脚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关节不能冻
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尤其是膝关节。气温下降时,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滑液黏度增强,会影响关节活动。气温起伏多变,可采取“洋葱穿衣法”,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加式穿搭,避免着凉感冒。
“五要”
5件养生事要常做
1.寒露时节要这样吃
减辛增酸,润肺防燥
减辛:辛味入肺,酸味入肝。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熏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
增酸: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可以适当吃些酸味的果蔬,如橘子、柠檬、石榴、番茄、乌梅、葡萄等,既能护肺,又可增强肝脏功能。
润肺:秋季养肺是关键,建议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防燥:除了饮食滋润防燥,居住环境防燥也很重要,不妨在室内放个加湿器,预防秋燥伤人,缓解咽干、鼻干、皮肤干等不适。
此外,寒露时节宜“吃三样”:
①吃芝麻,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滋阴润肺通便。
②吃柿子,可以养肺护胃、清热祛燥、化痰止咳、生津止渴;
③吃冬枣,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皮肤弹性,保护心脑血管,促进肝脏解毒。
2.寒露时节要这样喝
补充水分 朝盐晚蜜
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清晨和晚间适量补水。多喝水不是一股脑儿地猛灌白开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抗衰老。同时,喝蜂蜜水也可以防止秋燥便秘,起到润肺养肺、调理脾胃的作用。
3.寒露时节要这样养
每天坚持这2个动作
揉足三里:健脾胃
按揉或敲打足三里穴,既能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强身延年益寿,又能增强肠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辅助减肥。
弹指:改善怕冷
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常弹中指能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御寒能力。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左右即可。
4.寒露时节要这样睡
早卧早起 避免熬夜
应对节后综合征,最主要的就是调整生物钟,让身体回到科学的作息规律上来。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需注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
5.寒露时节要这样动
适量运动 调节情志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适合出游赏秋、登高望远。闲暇之时多接触大自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爬山等,可以放松身心,增强心肺功能。
天寒露重,勿忘添衣
转给你关心的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