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提及骨科手术,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台上的操作,却容易忽略术前至关重要的预康复环节。
7月27日,在北京慢性病防控大会暨强基工程-京健会第一届慢性病防治学术年会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裴福兴教授指出,预康复是骨科加速康复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它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深远影响。
预康复,并非简单的术前准备,而是通过多学科协作,从生理、心理、功能等多维度对患者进行全面优化。其核心目标是增强患者对手术应激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术后康复铺就一条平坦大道。
裴福兴教授强调,实现功能能力预康复主要依靠“四联功能优化”管理。器官优化,就是提前评估患者各器官的功能,像心肺、肝肾等,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手术时各器官能协同稳定工作。运动优化要求患者在术前进行适宜的运动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灵活性,让身体提前适应术后康复的需求。营养优化是指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也是身体恢复的能量源泉,为术后愈合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心理优化更为关键,因为手术带来的恐惧与焦虑常困扰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他们卸下心理负担,以积极心态迎接手术和后续康复。
在骨科术后加速康复的过程中,疼痛管理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术后初期1~2天,疼痛多源于手术切口,随后则主要由纤溶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裴福兴教授团队在氨甲环酸研究中取得关键突破,发现氨甲环酸不仅能抗纤溶,还具备抑制炎症反应的功效,进而达到止痛目的。基于此,团队提出氨甲环酸联合地塞米松的应对方案,从源头抑制炎症,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康复训练的时机选择和方法也大有讲究。裴福兴教授建议患者在术前就开启锻炼,使部分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天达到既定功能范围,并保持该状态,这对缓解疼痛、促进康复十分有益,同时要注意锻炼与休息的合理搭配。针对术后疼痛时是否开展康复训练的问题,他指出,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先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待疼痛缓解后再进行锻炼。若患者术前、术后遵循相同科学的锻炼方法,康复进程将显著加快。
预康复通过科学规划和多学科协作,从多个方面为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康复筑牢根基。患者应充分认识预康复的价值,积极参与到医生开展的相关准备工作中。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也需进一步加大预康复理念的普及力度,不断完善预康复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助力更多骨科患者早日回归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