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病到手术成功,不到2小时。”近日,凉山州西昌市礼州镇一名心梗患者在生死边缘被成功拉回,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正是凉山州胸痛救治网络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
当天清晨,患者突发胸痛倒地,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就近的礼州镇中心卫生院。接到患者后,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立刻行动,3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1分钟确诊心梗,随后迅速联系西昌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依托胸痛救治网络机制,西昌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接到消息即同步激活了导管室。
26公里路程,转运车一路疾驰;待命的西昌市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已提前备好手术器械,做好术前准备。当天11时38分,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这样的高效救援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凉山州胸痛救治网络逐步完善的成果。
时间回到2016年,西昌市人民医院建成凉山州首家胸痛中心,兼任中心质控中心业务主任的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范从华带领团队率先探索急性胸痛救治模式。当时,基层医院对心梗的识别能力不足,患者转诊流程烦琐,往往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必须打破医疗机构间的壁垒,让救治流程‘跑’在时间前面。”范从华说。
此后,团队一边推动全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注册国家胸痛中心,一边下沉基层,指导乡镇卫生院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到2023年,凉山州17个县市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启动胸痛中心创建,21家乡镇卫生院注册胸痛救治单元,初步形成“县乡联动”的救治网络。此外,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覆盖基层医护人员,从心电图识别到急救流程,手把手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信息化手段是胸痛救治网络的“智慧大脑”。胸痛中心质控系统能实时监控全州胸痛中心的救治数据,一旦发现某家医院的救治时间超标,立刻远程指导优化流程。2024年,全州心梗患者“入门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较去年缩短2.8分钟,降至69.1分钟,再灌注比例从83.9%提升至93.4%,越来越多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救治。
不仅如此,团队还带着胸痛急救知识走进社区、乡镇和学校进行科普宣讲,让“胸痛要及时拨打120”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患者发病后不知道如何应对,耽误了救治,我们要让公众成为胸痛救治的‘第一响应人’。”范从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