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一场雷雨过后,空气是清新了,但对于哮喘患者,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却暗藏风险:可能引发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急性发作,这种情况被称作“雷暴哮喘”。本期“健康科代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期间或随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局部地区雷暴天气后哮喘急性发作的暴发,称为流行性雷暴哮喘。
雷暴天气中,强风、降水和气压变化等因素可使花粉颗粒、霉菌孢子破裂成更小的微粒(约为头发丝的1/30),这些微粒更易被吸入呼吸道深处,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发作。气温20—30℃时,花粉释放最活跃,雷暴前2小时至雨后3小时空气中的过敏原浓度剧增,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雷暴开始后1小时内。而雷暴过程中产生的大气电场可能改变空气中过敏原的性质,使其更具刺激性,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此外,雷暴天气通常伴随着气压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对呼吸道产生物理刺激,导致呼吸道收缩,引发哮喘症状。
国内外多地都曾报道过雷暴过后医院接诊的哮喘患者激增的情况。如果您或家人在雷暴天气期间或之后突然出现咳嗽、胸闷,甚至呼吸困难,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感冒,而是需要警惕的“雷暴哮喘”,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
有雷暴哮喘病史,哮喘史且对花粉或霉菌过敏患者,都是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雷暴发生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当雷暴哮喘发作时,立即用药,若用药后15—30分钟没有好转,或出现嘴唇发紫、说话困难,应立即前往医院。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耿红霞提醒:雷雨初期花粉浓度最高,开窗等于“引狼入室”。城市雷雨后若闻到刺鼻的气味,那不是泥土的芬芳,而是臭氧超标,需减少户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