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不过与去年不同,今年的流感季似乎来得更早。据了解,目前成都部分大医院接诊的流感患者已比去年略多。今年的流感有些什么不同,如何才能避免“中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吴东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护师王妍潼、成都市武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涛英等专家就今年流感的特点、如何预防等给出了答案和建议。   今年的流感季来得早、毒株还不一样   近期大家或许发现身边患流感的人多了起来,的确,相关调查显示,今年10月13日—10月19日,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跟上一周相比增加了2.2%,是同期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毒增加最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跟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和特点有关系。   首先是与气温的下降幅度成正比。流感病毒对气温的敏感性特别高,近期全国气温的急剧下降,病毒的稳定性会增强。其次是与地区间人际交流密度成正相关。从流感流行指数高的国家或者地区来的人,会携带病毒进行人际传播。同时,还与飞鸟禽类的迁徙相关。部分流感病毒除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能从飞鸟传播给人。每年飞鸟的南北半球迁徙都会携带流感病毒,在特定的场景下,有可能传染给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   今年的流感季来得早,毒株也不一样。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流感在南方省份活动明显增强,且今年流行毒株与去年不同,以甲型H3N2为主(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甲型H1N1)。这一变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大众对今年流行的甲型H3N2毒株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可能导致大家更容易感染。其实,H3N2和H1N1引起的症状非常相似,都属于典型的流感症状,症状主要是高烧(39°C以上很常见)、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咳嗽、喉咙痛、部分患者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腹泻,但在儿童中更常见)。   最有效的预防还是打疫苗   对于普通人,医生是不建议直接用药物预防的。只有对于明确没有接种流感疫苗或接种疫苗不到2周、同时又近距离接触了已患流感人群的朋友,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用药预防。专家还特别提醒,甲流、乙流千万不要吃抗生素预防,因为真的没作用。   而普通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还是打疫苗。目前,我国可供选择的流感疫苗主要分两种,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其中灭活疫苗是需要打针的那种,减毒活疫苗主要就是鼻喷的那种,给药途径是通过鼻子吸入,主要用于3—17岁的孩子。而大家经常听到的三价流感疫苗、四价流感疫苗,主要集中在灭活疫苗这一大类中。疫苗的“价”是指它能预防的病毒型别数量,四价比三价多覆盖一种乙型流感毒株。从效果上说,三价和四价区别不大,建议接种点有哪种就打哪种,不要为了等某种疫苗而延误接种,任何一种疫苗都是早接种早保护。   当然,任何一种疫苗都不保证百分百,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通常在40%—70%左右,无法完全杜绝感染。即使疫苗与流行毒株匹配,仍有一定概率感染。但是已经有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证明,接种后即使仍然感染了流感,症状也通常较轻,病程更短,重症风险也是显著降低的。   流感流行期切莫忽视这些情况   对于流感,还是会有部分人不以为然,甚至不舒服了也不吃药、严重了也不去医院,专家特别提醒,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需立即去医院。   一是流感流行期间,儿童发热超过三天。   二是出现体温40℃以上高热且持续不退。   三是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严重呕吐腹泻、持续胸痛等任一症状。   四是自行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   同时,在流感盛行期,这4类高危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旦有流感样症状,最好到医院确诊及治疗。即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65岁的老年人;孕产妇;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心脏疾病、慢性肺病等人群。   秋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最近除了流感病毒之外,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也存在一定水平活动,所以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情况时,还有可能是这些病毒在作怪。   如何区别流感和这些疾病,流感主要为突发高热(39—40℃),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明显,而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