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13日碧桂园发布旗下11只境内债停牌公告后,8月18日有多个消息称,债权人近日收到了碧桂园“16碧园05”的展期议案。这也是碧桂园在出现债务压力后,首只寻求展期的债券。8月21日,《证券日报》记者从熟悉碧桂园业务人士处证实此事。
该人士向记者分析,将余额最大的一笔境内债展期三年,换取一个全心全意抓经营发展的机会,或许是“内外交困”之下,碧桂园能给出的最优解。
据悉,“16碧园05”是将于9月2日到期的私募债,当前债券余额为39.04亿元,也是未来一年碧桂园境内债余额最大的一笔债券。
根据方案,碧桂园拟将“16碧园05”展期三年,分七期兑付:首付6%(到期后的第1、2、3个月分别支付2%的本金);2024年9月份的本金兑付比例为10%;2025年9月份的本金兑付比例为15%;2026年3月份的本金兑付比例为25%;最后一期2026年9份月的本金兑付比例为44%。
与过往很多房企将利息做了递延不同,碧桂园此次计划于2023年9月1日100%划转“16碧园05”自2022年9月2日至2023年9月1日产生的应计未付利息,同时还将拿出福建龙岩、山东烟台及江苏沭阳、淮安、兴化的项目公司股权收益权提供质押担保。
熟悉碧桂园业务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碧桂园的项目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这次筛选出来的5个增信项目都是剩余价值为正的项目,也是业内公认相对优质项目。相信有第三方评估机构、审计机构把关,可以保障债券本息兑付。
对此,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于其他房企,碧桂园此次展期方案展现出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稳妥”,既在预期范围内,也降低后续产生二次展期的风险;方案符合碧桂园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展现出碧桂园对于自身较为清晰的定位。
“对于这笔纯信用债的展期,碧桂园同时提供增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相应的偿债能力,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关荣雪如是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兑付也需要相应的策略,在一次性兑付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先易后难”的模式一步一步增加本金的兑付比例,客观上来说是一种理性的方式。当前,整个行业出现深度调整,碧桂园作为行业重点企业,在监管层对房企债务问题持续关注的背景下,相信未来会给予一定的支持。
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分别交付房屋近70万套和27.8万套,2023全年预计需要交付70万套,扣除今年上半年已交付的27.8万套,下半年的交房任务为40多万套。
据熟悉碧桂园业务人士透露,目前碧桂园监管账户资金余额加上已售待收回楼款基本可以保障未来保交付任务的完成,但项目层面现金基本采用封闭管理,资金在扣除工程款等成本后需优先偿还项目层面金融负债。
此外,未来2年出于保交楼需要,公司大部分资金处于项目监管账户,账面现金中可自由动用的比例极低。只有随着项目建设交付,监管账户中的资金逐步释放,方能有可动用的剩余资金上流至集团,以偿还集团层面的公开市场债务。
对此,上述人士表示,碧桂园只有调动手中有限资金,全力以赴保交付,才能尽快解冻监管账户里的资金,从而有更多资金支付债券本息,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关荣雪表示,当下碧桂园确实出现阶段性资金流动性困难,但并不是行业内的个例,该方案若能顺利通过,对于碧桂园来说确实得到一定的喘息时间,让公司可以专注于经营,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应付债务。目前,早期违约且债务管理取得较好进展的部分房企,经营已渐归平稳。这对购房者、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政府、公司乃至社会而言,都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