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2月27日讯 2月27日,戴德梁行《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在成都首发,戴德梁行大中华区副总裁及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陶汝鸿出席首发会并发布《中国城市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应邀到会的业内重量级企业嘉宾,针对新背景新趋势下立园满园策略、低空经济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现场探讨。
为何选择成都作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首发地?陶汝鸿认为,“当前的成都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质生产力版块,低空经济是成都突出亮点。作为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城市,成都也是六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在上下游企业、产业规模等综合实力上均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未来还将继续在场景打造与企业落地上持续发力。”
白皮书显示,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成都“三中心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在过去一年里,成都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第七,社消零总额位于全国第六,同时在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上,实现了较大突破。预计未来产业发展与城市运营将继续成为成都发展重要核心,因此成都提出“立园满园”行动方案,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而面对超过2000万平米产业园区存量,“立园满园”也是关键抓手与路径。
戴德梁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张裕鹏认为,“成都‘立园满园’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在‘特色立园’方面,紧扣国家战略与本土优势,构建多维产业生态。锚定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与未来产业,以‘链主+配套’模式强化本地产业配套率,增强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产业成果显示度。同时,增强民营经济活力,针对不同阶段企业提供差异化支持,引育民营经济‘雁阵’梯队,并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加速技术成果市场应用转化。”
白皮书显示,在“企业满园”方面,成都以系统化思维强化了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载体端提升园区与产业的软硬件适配度,完善产业社区建设;空间端推动产业空间重构和扩容,引导“工业上楼”、低碳园区与跨区域协同体系建设;资本端用好“REITs”“政府基金”等模式,强化园区资产盘活与关键领域产业培育;要素端放大人才与成本的组合优势,增强对高潜力、创新型团队的吸引力;运营端积极引入第三方资源与经验,加速全球资源的本地导入。
“通过‘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成都有效形成‘战略引领-空间适配-资本驱动-协同创新’的全链条发展范式,最终实现城市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也将带动城市的更新。”戴德梁行华西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魏晓龙表示,“在成都更新版块,成都历经天府锦城、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等重大项目策划实施,搭配众多支撑政策体系出台,从起步阶段已逐渐进入稳步推进阶段。在2025年,成都陆续公开《成都市城市更新条例》《成都市城市更新规划(2023-2035)》,进一步明确成都城市更新法定程序、未来重点更新片区、重点更新类型等,成都城市更新由此进入法定化、规程化全新阶段,预计未来成都城市更新将持续推进,蕴含更大机遇。”
低空经济具有超长产业链,整个低空经济会涉及近二十个行业、三百多个应用场景这样超宽辐射面。业界专家预计,到2030年,有望打造成千亿级的低空经济产业。对此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评价说,“‘无人机产业化’和‘产业无人机化’将会是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规模化应用的无人机对各行业的渗透程度会日益深广,因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支撑力度也将越来越大,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应用市场将十分广阔。”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随着信息化、绿色化进一步深化,未来的城市产业结构、能源体系、交通物流体系、空间结构及城市治理等都将发生重大调整。戴德梁行作为城市合作伙伴,将充分运用全球资源及成都本地实践经营,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