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十三五”迎来收官时刻,“十四五”即将开启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定向,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热解读》梳理发现,“扩大内需”一词在今年的高层会议中被反复提及,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扩大内需为何被频频提及?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深刻剖析:“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积极扩大内需,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既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必需之举,也是中国在现有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中特别提到“需求侧管理”: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由此可见,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畅通。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