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成都市体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测试版)。该地图呈现的体育场馆信息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门球8大项目和49个大运会场馆项目。据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还将进一步升级和完善地图功能,最终实现成都市域全覆盖和功能集成。
2017年以来,成都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投入180多亿元,是过去67年累计投入的近5倍。目前,成都正加快构建“市-区-街道”三级和“赛事、竞训、健身”三类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体系。2019年成都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782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提升至680万。
为了全面掌握成都喜爱的体育活动类型,确定各类体育设施的服务范围,成都市体育局开展了社区体育设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民喜爱的运动主要集中在羽毛球、长跑、足球、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上,也同时关注轮滑、滑板等新兴项目。
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同时为广大市民就近提供健身运动设施,市体育局联合成都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先期对锦江区、青羊区等范围内达到一定规模,目前能对外开放的8类项目场地进行逐一摸底,同步开发了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并将第一批摸底的8个类别场馆和49个大运动场馆信息情况纳入地图。由于疫情原因,学校场馆暂未开放,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纳入。
体育生活地图操作便捷,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强的特点,能让市民在手机上直观了解场馆相关信息,让市民可以选择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场馆,提前电话预订,避免拥挤,方便市民就近寻找合适的运动场地,让更多市民有效地加入到健身队伍当中。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