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28日讯 龙门雪山下,清澈湔江流。彭州作为成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在四川全省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彭州消除了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3天,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实现全达标……彭州的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
21个符号,展示了彭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亮点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创建指标体系,按照《彭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25)》路线图,筛选21个具有彭州符号、展示彭州特色、体现彭州亮点的现场点位,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
彭州积极探索完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路径,推动环境与健康协同互促,2021年初获批成都市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城市,推进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彭州分院建设。全市积极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与一体化实施,加快推进彭州湔江美谷(龙门谷)碳中和生态旅游区综合开发EOD模式试点申报。
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147天,基本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彭州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闭环治理体系,重点开展协同降碳、治污减排、控车减油等六大行动,聚焦源头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
优化现代先进制造业工业空间格局,严格项目准入,加快新能源及氢能项目建设,大力削减污染物腾出环境容量。聚焦扬尘、工业、移动、面源四大污染源,抽检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1867台次,线上巡查“智慧工地”2000余次;组织50家家具厂编制VOCs深度治理方案,14家VOCs年产量大于20吨的企业编制综合治理“一厂一案”,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建立“气象—环保”深度会商机制,推进餐饮油烟智慧化监管,邀请专家团队试点研究等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1~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3天,基本实现了“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努力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彭州纵深推进“治水十条”、水污染防治“626”工程,着力抓好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修复,实施综合管控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面完成16条河流、5个湖库总计约367公里2680多个入河排污口溯源,并启动“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编制。完成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入户支管网建设,完成4座设计处理规模1000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推动濛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投资3200余万元推进人民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风险防控与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九尺镇濛阳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项目,编制《湔江河谷蓝网规划方案》等积极申报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创建。1~6月,全市3个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努力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全力推进成都4个固体废物项目建设,积极申报无废城市试点
彭州坚持“防治控”三位一体,强化调查、治理、修复三大措施,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监管,推动系统保护打好净土保卫战。
完成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石化固体废物填埋场和重点工业企业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对15个(疑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及修复地块开展排查整治。开展2021年耕地安全利用及监测体系建设试点试验项目,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强化农业用地安全利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建成投运彭州市首个PPP项目——彭州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全力推进成都市4个固体废物项目建设,积极申报无废城市试点。
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30个,以生态惠民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
彭州以天朗气清、青山叠翠、绿水长流等目标为统揽,大力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川西北生态走廊、成汶高速等项目,加密开行成彭快铁至30对/日,新增客运线路7条,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大力实施27个生态惠民示范工程项目,彭州市光化学组分站已建成投运,彭州市臭氧污染精准溯源管控体系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全面实施牡丹大道环境综合整治及官渠郊野公园等大地景观建设,打造运动智慧秀场、花境等公园城市示范场景30个,新增立体绿化400平方米,建设绿道170公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黄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