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雅安市汉源县富庄镇同义村的老梨树如期开花。这里的千余棵白梨树不仅以繁花盛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记忆与希望,讲述着梨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故事。
同义村梨树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据村里老人讲述,杨姓先祖初来此地时,梨树已郁郁葱葱。如今,这些百年老梨树中,最年长的“树王”需两人合抱,树龄超过200年,却依然枝繁叶茂,年年都能结出满树白梨。
“梨树不仅是村庄的象征,更是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义村村民杨仕锦说,以前村民们就沿着茶马古道,将梨运往雅州(今雅安)、乐山等地换取生活必需品。1958年后,村里引入嫁接技术,改良品种,到上世纪90年代,白梨迎来鼎盛期,村民们的收入也逐步增加。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愈加稳健。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村民们积极探索梨树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从卖梨和熬制秋梨膏到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对梨树文化和古树保护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老梨树是祖祖辈辈的根,我们要保护好它们,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同义村村民姜德贵说。
同义村的百年梨树,见证了时光的流转与村庄的发展,不仅是物质丰收的象征,更是村民精神的寄托。在这片梨树林中,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朵花都寄托着一份希望,梨树与富庄人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