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发展依然是四川第一要务。
7月中旬,四川省委财经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转型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指出,四川面临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需要在扩大增量中调优结构。
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与举措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复利行为。2014年已走过大半,大大小小的经济活动,省领导几近遍布全川的调研足迹,从方兴未艾的天府新区,到条件较艰苦的阿坝州,处处透露出对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3月依托2014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川货全国行”首站在泸州拉开序幕
4月以“投资四川·共享机遇”为主题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启幕
5月第四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在成都召开
6月王东明率团出访法德荷三国,签下35个各类合作协议或备忘录
7月魏宏率团在新加坡开展投资促进活动,签下7个川新产业合作项目
多点多极
区域经济发展下沉到县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四川经济的重要抓手,成都、川南、川东、攀西、川西北五大经济区一个不能落下,促进其差异化、协调性发展至关重要。
2014年1月8日,王东明前往天府新区调研,这是新年伊始王东明前往考察的第一站。此前,王东明曾多次前往天府新区进行调研,要求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省委、省政府亦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有关工作。
1月10日至12日,王东明来到泸州、宜宾,考察川南经济区发展。在川南经济区座谈会上,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川南经济区区位独特,产业优势明显,资源能源富集,科技创新实力较强,路网密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完全有条件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实现率先突破,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增长极。
在时隔两个月的川东北经济区工作座谈会上,川东北5市表示要抢抓发展机遇,保持发展定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着力打造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新兴增长极。
作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次级突破重要区域的攀西经济区同样比肩发展,不容小觑。6月,攀西经济区工作座谈会就更好推动攀西经济区科学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推进扶贫开发和民生改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郡县治,天下安”。督促政策的落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充分调研后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王东明谈到,“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战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潜力巨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要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目标。同时,要坚持工业强县富县,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提升发展质量,并要把服务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潜力产业来抓。
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7月11日,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权强县试点改革的通知》,将阿坝、甘孜、凉山和成都市所辖县(市)以外的县(市)全部纳入扩权强县试点改革范围,新增米易县、平武县等1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并建立撤县设区试点县退出机制。
实干出实效,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而从五大经济区投资情况来看,上半年川南、川东北两大经济区投资增长强劲,分别增长24.3%、21.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8.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投资新热点。
内外兼修
改革开放是转型根本路径
2014年6月1日,9天时间,王东明率团辗转法德荷三国,组织开展30场公务活动,与10位政要开展系列高层会谈,100余家知名企业参与投资促进交流会,会见知名外企代表,见证重大合作项目签约。深化与法、德、荷三国有关地区全方位多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推进四川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签下35个各类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用“时机关键,意义重大”来评价此次出访欧洲。
有评论认为,这次高规格、全方位的访问,将川欧务实合作推向新高度:川法之间,从点对点的合作,上升到了行业与园区间更高层面、全领域的合作;一个圆桌会议机制,开创了川荷投资贸易合作新模式;一份备忘录,直指提高四川与德国北威州经贸合作的协商效率。
刚刚过去的7月,省长魏宏也率四川代表团前往新加坡和韩国出席投资合作交流会,并见证一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
在走出国门开展务实合作的同时,四川也邀请中外企业来川参观考察。4月8日,以“投资四川·共享机遇”为主题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启幕,37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相聚蓉城。本次活动中,四川与中外知名企业签订的投资合作项目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钒钛稀土、汽车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8791亿元。
招商引资,人来我往,还有商品的流通。3月23日,依托2014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川货全国行”首站在泸州拉开序幕。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组织开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强化企业市场拓展意识,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已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转型发展对外靠开放,对内仰仗改革,四川深化改革是历史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年来四川召开多次会议,研究部署改革发展重点。
刚刚进入201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时指出,加快出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等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仲裁机构和中介组织;55个试点县(市、区)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60个重点县(市、区)全面展开,其余县(市、区)全面启动;按中央统一部署,稳慎推进农村房屋等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试点、农民住房所有权确权颁证试点,选择示范合作社探索资金自筹、资金互助、借款业务试点。要着力增产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此后的3月、4月、5月的省政府常务会议均专题研究部署改革相关内容,分别审议了2014年改革重点工作安排,研究部署养老保险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以及审议通过《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四川省2014年本)》和《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方案》,启动深化省属国企三项制度改革。
6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有关专项小组提出的《金融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专项改革方案》、《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实施方案》等8个专项改革方案。
深化改革没有停留在口头,四川正在以各种形式进行探索和确立。
6月6日,魏宏率团赴上海自贸试验区考察,学习上海改革开放经验,争取把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学到家,再结合实际在四川改革发展中应用好。
7月3日,全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分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提高GDP含金量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97.4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088.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282.6亿元,增长8.5%。
量化的经济成果,是对四川发展的肯定。提高GDP含金量,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是四川转型发展的题中之义。
在调研和考察的路上,在历次经济活动上,“创新”之声亦以高频率出现。
在天府新区调研时,当得知盈创动力投资发展公司金融服务平台积极主动为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股权债权融资担保、上市路演等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时,王东明称赞公司“金融服务种类很多、做得精细,创造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模式”。
在川南经济区考察时,王东明对企业负责人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家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和战略眼光,干当前、想长远。一方面,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这个关键,努力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保持核心技术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4月5日,四川专门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表彰和奖励的形式推进科技发展。魏宏强调,要坚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切实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不断扩大科技领域的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努力让四川成为优势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最新创新成果的转化地。
5月14日,第四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合作各方围绕重点区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重点或专场推介,举行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和签约仪式,搭建科技金融对接平台,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条件,实现多方共赢。此前三届共促成四川科技型企业投融资项目178项,融资金额185.9亿元。
数据显示,在投资增长19.2%、占全省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6.2%的第三产业的20个行业大类中,投资增速超30%的即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承接投资的新载体。(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