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将科技服务业列为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并审议通过了《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该方案确定了2017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目标,提出四川科技服务业总收入到2017年达到3500亿元以上,2020年超5000亿元的总目标。“将分别比2013年增长75%和150%,不仅使科技服务业自身获得发展机会,而且还将促进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如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描绘科技服务业蓝图
《方案》提出,四川科技服务业总收入到2017年达到3500亿元以上,2020年超5000亿元。“这个目标比2013年四川2000亿元的科技服务业规模相比,将分别增长75%和150%。”四川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说。
为了如期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出台四川《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成都市和绵阳市科技服务业综合试点;加强财政部和科技部在四川实施的“面向科技云服务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对科技服务业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支持;对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省科技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四川省拥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650个,拥有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5个,2013年四川省科技服务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一些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对于四川科技服务业首入“先导”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系,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认为,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密集和智力密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等特点,是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这对于四川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说,具有相得益彰之效。
科技金融服务是关键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技术新、资产轻、信用低、风险高等特点,因此向银行贷款就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通过股权融资就是必由之路。
前不久由省科技厅和省金融办联合举行的“四川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推进会”,共推出项目192项,融资需求46.2亿元。通过项目路演、对接洽谈等方式,帮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成都锐丽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冯睿在登台路演融资项目“口袋家居”后表示,愿意出让部分股权,融资人民币7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在开展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最具发言权。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6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大多数处于初创期。为了解决他们的融资困难,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投资2亿元,打造了以盈创动力大厦为代表的超过6万平方米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物理载体。目前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已经开始在全省示范推广。
截至2014年8月底,盈创动力吸引了包括交通银行、成都银行、农业银行、美国凯雷投资、美国VIVO基金、韩国KTB基金、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等53家金融服务机构入驻,注册资本超过100亿元,聚集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
科技支行也是科技金融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以来,由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担保,我们已向30多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成都银行科技支行公司银行部经理魏刚强说。
目前,四川已设立了8家科技专营支行,将科技元素注入银行金融资本。到2013年末,全省科技支行累计发放贷款79.66亿元,支持了382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创业孵化不可少
在创业孵化服务方面,《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省孵化器数量达到100家,在孵企业达到5000家,在孵项目达到5000项以上,吸引创业或就业的海外留学人员近千人。
目前,四川已建成的5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达67.7万平方米。近年累计孵出科技企业243家,已上市9家,孵化器内现有在孵企业717家。已累计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63项,申请专利322项。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
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成都,在创业孵化服务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成都的科技资源极为丰富,全市聚集各类研发机构718家、高校52所、国家级科研机构46家、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35.5万人。成都市现有16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园,未来三年这一数据将升至500万平方米。关键是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实现科技名义下的“先导”。
对此,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说,在刚出台的《成都市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2014—2017年)》中明确: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国际研发机构50家以上、各类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5%以上。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