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8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俱乐部主办,微芯药业有限公司、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承办的“中国医药创新论坛·2014成都金秋论剑”在成都举行,来自国际、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的百余名领军人物,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转型升级、创新战略、技术、商业与资本模式等核心议题开展讨论。论坛传出的消息表明,各路资本对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想法”不少,目前正蓄势待发。
“华西实验医院”将设立
“目前公司正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洽谈,拟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设立‘临床实验医院’,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参加论坛的新加坡胜科城镇发展公司产业招商副总裁钟俊文说。
位于成都高新区,由新加坡和四川合力开发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已将生物医药列入重点发展产业。按照规划,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有1/4的物理空间是留给生物医药企业的,目前已有四川好医生集团和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入驻协议。
在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力看来,目前成都在已经有了天府生命科技园和天河生物医药孵化器基础上,又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内引进生物医药企业,这将在成都高新区形成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大气候”。“我们将在四川特别是在成都寻求合作伙伴。”
微芯生物总裁鲁先平认为,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综合优势,推出“成都造”创新药物的内外条件皆已具备。
生物医药研发也是“风投”
陈力告诉记者,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在前五年将处于一个典型的“烧钱期”,在这个阶段的投资才堪称是真正意见上的风险投资。“2010年前后,我们获得富达投资与通和资本的投资。”
“生物医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生物医药产品从研发到正式上市销售,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吉林大学生物医学教授朱迅说,在资金来源上,早期投入主要是政府基金;进入临床期,产业基金甚至海外资本亦不断加入;后续还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等。总之,资本在其中起着推动的作用,没有资本,仅靠一种想法,一个概念,一个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变成药物的。
朱迅认为,资本对生物医药的介入经历了“养鸡下蛋”到“借鸡下蛋,再到“买鸡下蛋”三个阶段,企业兼并重组个案时有发生,如泰格医药收购康利华等就其中之一。
产业链在高新区初具规模
多年以来成都市坚持围绕成都高新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持之以恒地走创新发展的路径,时至今日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融入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最前沿发展轨迹,具备与国际顶级技术对话的能力。“论坛选择在成都举行,本身就说明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新药创新步伐已经进入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战略发展视野。”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资源集中、政策集成、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正持续发力,一批创新型企业、高端型项目、领军型人才团队正陆续落户。”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今年8月,全球最大的医疗集团美敦力投资7000万美元创建的国际首创便携式血液透析机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就是一个实例。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包括临床前研究(GLP)公共技术平台、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公共技术平台、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先导药物开发平台在内的生物医药类公共技术平台共21个。区内共有在研项目(药品和医疗器械)237个,其中,地奥九泓注射用多功能凋亡受体激动剂(DATR)、九章生物抗癌化学一类新药“注射用绿原酸”等6个一类新药已进入临床阶段。
截至2013年底,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生物企业595家,产业从业人员2.5万人,产业占地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实现产值70.5亿元,同比增长24%。
本报记者 杨成万 实习生 赵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