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3日,是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满月”的日子。尽管一个月时间极其短暂,但记者获悉,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还是发生了不少变化。
园区正在按照国务院批复,朝着“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方向前进。
对外开放之变:
海关正式投入 增添通向世界新窗口
11月12日下午,新西兰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新西兰在中国的第五个外交机构,未来将在航空业、农业、食品和饮料、环境技术等方面合作。
同样令人关注的是天府新区海关的正式投入运行。其管辖范围为国务院批准的天府新区全部区域,关区内进出口贸易等活动可直接在区内办理报关手续,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降低通关物流费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力支持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打造国际化现代新区”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标志着成都又增添了一个通向世界的“新窗口”。
11月11日,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商务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未来英国的建筑规划团队将有望参与到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建设中来。
企业管理之变:
集中精力创业 享受“管家式”服务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的‘管家式’服务的消息,令四川美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总李美中欣喜不已。“小企业正需要中心提供的‘管家式’服务,这样,好让我们集中精力创业。”“‘管家式’服务对于很多打算入驻天府新区的企业来说,很具有吸引力,对于已经入驻的企业来说,则能在新区全方位服务的帮助下,取得发展先机。这种服务也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天府新区又好又快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
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后,也开始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正式授予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成都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外商投资企业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登记注册,以往只能到市一级办理。而现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不用跑了,直接就可以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办理。
产业转型之变:
新经济业态成常态 政策支持升级
“新经济业态”成为产业常态。成都直管区鼓励发展轻资产运作、低资源消耗、高智力支撑、有比较效益特征,呈现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和重大技术变革为驱动的新经济业态。包括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与创意设计、智能制造、创新型金融、会展博览、商业服务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七大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变为实际行动。高校院所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协同创新试点示范区,可享受最高1000万元补助;在直管区内新建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前2年可最高享受2000万元、第3-5年可最高享受1200万元的运营经费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有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对符合“鼓励发展产业目录(2014年版)”的企业,将分别累计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贷款贴息和最高50万元的担保费补助;对提供担保的融资担保公司给予年度担保余额5‰的奖励;对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50万元以下的年度贷款余额2%的奖励。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