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3日,随着“国务院批复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情况通报会的召开,如何努力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人士。
改革创新是立区之本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天府新区要做到后发制人,需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区域规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周铭山:建议天府新区要创新投融资模式。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发展。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府新区要做到后发制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创新管理体制。按照规划,天府新区的区域涉及成都、资阳和眉山等地,分属于三个市州级行政区划,这就需要在管理体制上有所创新。虽然省政府已经作出决定,主要由省长和分管发展改革的副省长和成都市委副书记来共同负责天府新区管理机构的领导工作,具体管理机制将按规定报国务院,但还需要树立行政区划有别于经济区划的观念,不能将行政区划有与经济区划混为一谈。
其二,创新区域规划。要按照国家批复要求,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实施评估,修订完善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进一步优化“一城六区”功能布局。成都、眉山、资阳三市编制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符合天府新区的统一规划,坚持“全区一盘棋”原则。
其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后,要充分发挥四川科技人才优势,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更多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将天府新区打造成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升级。
长期从事投融资模式研究的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周铭山建议天府新区要创新投融资模式。“从大的方面讲,天府新区建设需要的资金可分为两大块: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除了政府财政(包括中央、省及有关市一级财政)投入外,还应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如对未来会产生一定收益的项目,可以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T(建设——移交)等方式筹集资金;还可以发行政府债等方式筹集。
在产业发展资金的筹集方面,进入天府新区的企业不可能都是大企业或者国内500强、世界500强企业,更多的还是中小微企业,这就需要更多的政策性资金予以扶持。“据我了解,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已经出台了这样的政策。”
产城一体是基本架构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戴宾:产业支持上突出重点,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优势产业、四川高端成长性产业和先导型服务业等。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区域经济专家丁任重: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产业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包括城际交通等;二是,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虽然天府新区定位于‘产业成都’,但我以为这是就其与现在的成都五城区(包括高新区)而言的,而并不是说,整个天府新区就是一个大的工厂区,而事实上应该是‘产城一体’。”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认为,这就需要在规划上,充分吸取其他国家级新区的经验教训。
戴宾进一步建议,在产业投资方面避免“不适当”,即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在产业支持上一定要突出重点,这样的重点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优势产业、四川高端成长性产业和先导型服务业等。不仅如此,即使同一产业链,但在产业链上的环节不同,在政策支持的强弱程度上也应有所区别。“总的原则应该是,产业效益越高、成长空间越大、环境污染越小、土地需求越少的产业门类,支持档次越高、支持力度越大、支持范围越广。”
“天府新区建设还应该与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相结合。”戴宾认为,四川不沾边,不靠海,由于物流原因在一定彻底上制约了四川造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应在建设天府新区过程中,精心构架交通物流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区域经济专家丁任重则表示,天府新区建设应该做到两个结合:一个结合是,应该将产业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在对天府新区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进行规划时必须具有前瞩性,布局好城际交通,考虑各种出行及运输方式的衔接,至少20年不落伍;在居家消费方面,体现“人性化”,医院、学校、购物中心要配套。
另外一个结合是,天府新区建设应该与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天府新区规划面积很大,横跨成都、眉山、资阳多个地方,再加上周边地区几十个卫星城市及小城镇,都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分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这将拉动消费的增长,但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有相应的产业作支撑,让农民进城后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