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面精减下放投资审批事项,鼓励引导社会投资,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13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新年伊始,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台1号文件,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资。这是成都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工作领域的创新之举,意味着广大投资者将享有更多自主权,面临更好发展机遇。
“五年规划”画定蓝图
投融资体制改革,既是简政放权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能增强地方金融服务能力,又能增强投融资内生动力。同时,改革还能带来政务服务环境优化、增强经济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社会消费……
在这条“活市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环环相扣的改革链条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成都市未来数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将怎么实施?具体来说,改什么?怎么改?
此次出台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便绘出了改革蓝图。《实施意见》分别从加快简政放权、鼓励社会投资、规范政府投资、优化投融资服务、创新融资方式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六大方面共十一条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实施意见》提出,未来5年的改革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创新投资服务体系。按照总体目标,成都市将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政府调控有力有效、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投资服务高质高效、市场环境公平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在文件印发实施的5年有效期内,成都市将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
“大数据”优化投资结构
少设“路障”,多设“路标”是《实施意见》的重要原则,审批事项的“减”和“放”,将为投资领域引来“活水”。《实施意见》着重强调,强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对投资项目的指导和约束,重点发挥“裁判员”的引导作用,优化并联审批流程提高政务中心直办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将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制度,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民间资本非营利性项目,可按照规定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
接下来,成都市将整合全市投资数据,建立统计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系统,并定期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和投资效益提升。通过“大数据”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量、运行态势和风险监测。
据成都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依法依规实施。在此次文件出台后,现有与之冲突的,或不利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将在成都市范围内清理和废止,还将制定《成都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等办法,以完善投资制度体系。
本报记者 冷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