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直接入境进口粮食顺利登陆泸州港

工作人员对进口大麦进行开箱抽检

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邓明辉通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建设情况
四川经济在线泸州1月16日讯 随着1月15日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首批876吨大麦在泸州港顺利登陆,标志着四川粮食进口指定口岸正式开始运行,国外进口粮食不能直接在四川入境的历史从此结束。1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方面获悉,按照去年四川申报进口粮食的规模计算,指定口岸的开通,仅物流成本一项就将节约超过五千万元。
四川两口岸同时通过考核验收
为有效防范和降低进口粮食传带外来有害生物的潜在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质检总局实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制度,未能批准的口岸不能直接进口粮食。
“四川是重要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省内饲料、白酒、养殖、油脂等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粮食,据估算、四川每年进境粮食的需求量约三百到四百万吨。”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邓明辉告诉记者,四川全省备案的进口粮食加工、存储企业有112家,去年实际申报进口粮食超过一百万吨,种类涵盖大豆、玉米、高粱、大麦等多个品种,均依赖在沿海口岸清关,然后再以内贸方式运输至四川,“不仅大幅增加粮食运输成本,还存在有害生物扩散等风险。”
为扭转这一现状,2013年7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在泸州、宜宾两个口岸筹建进口粮食指定口岸申请,同年11月得到质检总局批复同意。两口岸按照《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条件标准》,合理规划检验检疫功能区域和功能布局,完善了进口粮食专用泊位、专用仓库等口岸硬件设施,加强了口岸实验室、疫情检测防控、应急管理、消毒防疫等检验检疫配套能力建设,两地共对两个口岸相关功能建设投入上千万元,确保达到一流口岸能力。
在此过程中,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此项工作作为促外贸稳增长五项工程之一的口岸功能拓展工程强力推进,局长孙颖杰等主要领导多次到质检总局进行专题汇报以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2014年10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名单,全国共有58个口岸通过考核验收,四川泸州、宜宾两个口岸位列其中,使四川成为西部内陆地区唯一开设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的省份。
每年节约物流成本超过五千万
1月16日的泸州港忙碌而有序,一个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原装集装箱被静悄悄吊装上岸。首先经过专设的消毒通道对箱体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由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对箱内气体进行有毒排查,最后进入抽检程序。只见工作人员打开集装箱中不同位置进行抽样,然后送到实验室对样品进行生物、植物等多项筛查,严把粮食进口的国门安全。
对于这批大麦能直接在四川顺利登陆,货主成都特驱澳佳董事长段庆算了一笔帐:物流大约占粮食进口总成本的15%,与以前在上海港等沿海口岸登陆后转运相比,这批粮食每吨的运输成本大约节省了一百多元,“我们企业每年进口粮食大约数万吨,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好几百万。而且到港时间还缩短了近二十天,带来的好处更是无法估算。因为国际粮食价格是不稳定的,这样一个时间段可能出现几个百分点的波动,对粮食而言是非常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下单。”
“四川是酿酒、饲料、养殖、油脂等生产大省,进口粮食依赖其他口岸间接入川,确实给用粮企业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去年超过百万吨进口粮食,按照平均每吨节约五十元物流成本,光这一项就能省下五千万多万元。”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处长王勇涛透露,泸州、宜宾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获批以来,省局积极做好迎接进境粮食的检验检疫服务保障工作,两月内已经帮助五家大型粮食企业申请从四川口岸进口粮食。目前,宜宾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五千吨高粱审批手续已办结,将于2月初抵达宜宾。
“四川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的成功获批,将进一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提升泸州、宜宾内河水运口岸的综合实力,搭建起海江公铁联运的粮食物流链接。”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邓明辉表示,口岸将同时辐射带动云贵藏等地区,对降低进境粮食的物流成本,促进四川食品加工、粮食储运、饲料生产、畜牧养殖等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四川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加快发展,促进长江黄金水道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四川在西部区域物流中心的战略地位。”(杨登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