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月22日讯 1月22日,四川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内陆特色检验检疫工作体系,通过在新的一年完成好建设四川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信息系统等十件实事,以点带面,有针对性地支持四川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据了解,去年是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管执分离改革的第一年,全川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一三五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出台了十项措施、实施五项工程等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措施和办法,五项工程成为四川局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和新亮点。尤其在口岸功能拓展方面,成功帮助宜宾、泸州水运口岸建成为进口粮食指定口岸,首批876吨澳大利亚大麦已经于1月15日顺利从泸州港入境,5000吨澳大利亚高粱也将于2月从宜宾港顺利入境。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如何理解并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并善用发展机遇,是一种大智慧。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如何加快建设内陆特色检验检疫工作体系,更好履行职责,是一种大能耐。”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孙颖杰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四川检验检疫工作思路是围绕加快建设内陆特色检验检疫工作体系目标、加快推进五项工程、五个机制和五个建设,并办好服务四川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十件具体工作。
十件实事一是在成都内陆开放试验区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在全省推广落实八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促进四川各类开发开放区和特色经济园区发展;二是建设四川检验检疫一体化通关信息系统,在省内全面推行“通报、通检、通放”和无纸化通关,促进区域通关一体化;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帮助青白江铁路口岸获得进口肉类、水果、汽车整车指定口岸资质,支持四川打造西部物流中心;四是创新宜宾港、泸州港、青白江铁路口岸监管模式,加快口岸核心能力达标,促进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五是建立前伸后移多层级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高效服务英特尔骏马、一汽大众成都基地扩能等五十六个重大项目,支持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六是助推成都高新电子信息产品、苍溪猕猴桃创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两至三个省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增强四川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七是培育优质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帮助获得国外官方注册食品企业突破七十家,推动四川名优特农产品扩大出口;八是运用检测技术、风险预警、监督管理手段,建立适合四川的跨境电商监管制度,促进新兴贸易业态健康发展;九是围绕全省重点产业规划,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新增检测项目一百项,缩短检测周期一至二个工作日;十是发挥检验检疫人才、技术、信息优势,组织或参与开展三十场以上专题技术培训,帮助一批成长型、潜力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这十件实事是我们今年服务外贸发展的具体抓手,全川系统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每一件实事都达成目标,见到实效。”孙颖杰要求全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陋习,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对待改革,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和举措推进改革,努力在改革中实现新发展。要树立全川系统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纪律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求同存异,精诚团结,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以功成不必在任内的良好心态,抓基层抓落实,千方百计抓落实,百折不挠抓落实,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一步一个脚印把全年工作落到实处。在加快建设内陆特色检验检疫工作体系的道路上,谱写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代朗 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