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6日下午,政协四川省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了首场分组讨论活动,刚刚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天府新区自然成为了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就天府新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建设资金的来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金嘉祥: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多搞轻轨等快速交通项目,方便人们出行。
张国清:目前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而天府新区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需要省上通盘考虑。
陈彬:在资金需求方面,要多方面引进民间资金、外资,还可以尝试PPP模式。
议规划:交通要有超前意识
省政协委员金嘉祥说,四川天府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不仅将列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规划之中,也将列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规划,建议也将其列入省政协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在会前就天府新区规划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总体上看还是可行的,体现了宜业宜商宜居的基本原则。”金嘉祥举例说,如在宜商方面,规划了国内第四大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在宜居方面,规划了锦江生态带建设项目等。不过,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建议多搞轻轨等快速交通项目,以方便人们出行。
对于这一建议,张国清委员表示赞同。他说,在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方面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刚修好的道路、桥梁由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拆了重修的老路了。
省政协委员罗雪松准备提交给“两会”的提案也是关于天府新区的。在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中,60%是各类生态用地。能够达到这样的比例,是一件好事,他同时在提案中建议按照“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建立由省政府统筹协调的生态建设保障机制。
议产业:须符合转型升级要求
前不久,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天府新区产业投资方面的税收政策为,2020年12月31日前,对设在天府新区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在70%以上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区范围内的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对上述政策,委员们表示满意。金嘉祥说,前几天在成都举行的四川天府新区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在32个签约项目中,有15个项目都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共计投资额805.7亿元。占比分别高达近一半和80%。这算开了一个好头,在产业投资方面,就是不能上马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天府新区建设不能一味求快,应该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省政府将其整个建设周期由2020年延长至2025年,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也有利于引领经济“新常态”。
不过,张国清坦言,目前天府新区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成都直管区的建设速度较快,但非直管区的建设速度较慢。而天府新区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系统工程,需要省上进行通盘考虑。
议融资:推行PPP模式撬动民资
张国清说,虽然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天府新区一系列的政策,但既然天府新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新区,那么,省上应该多向国家申请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比如可以参照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将其建成更加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对于天府新区需要的“海量”建设资金问题,同样牵动着委员们的“神经”。
陈彬委员说,需要多方面引进民间资金、外资等,还可以尝试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行PPP模式,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陈彬说,至于社会资本是否愿意进入,关键还得看收益水平如何及其可持续性。
在陈彬看来,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一方面,作为社会资本方面,会先在项目间进行比较,选择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规模较大、长期合同关系清楚、具有长期稳定需求的项目;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方面,也会在社会资本间进行比较,从管理经验、能力以及成本核算中择优选取,以保障项目的高效运营。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