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4日,央行终于在时隔33个月后普施 “甘露”: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除了普遍性的降准,央行还添加了定向降准砝码,意欲将资金活水引向 “三农”和小微企业。
政策出台会对实体经济带来多大影响?是否会如政府预期的普惠 “三农”和小微企业?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又能否承蒙普惠分享机遇? 《金融投资报》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一一解读。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降准只是试探性微调
“目前的降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银行差钱的一个窘境和现状。但目前对银行来说,可贷资金的增加并没有太好的投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次降准是在预期之中,但降准的幅度比较小,只能是试探性的微调,可能带来的资金增量也就几千个亿。另外,现在的货币政策处在两难选择的关口,降准降息都是非常艰难的决择。
与众多看好本次央行降准的专家学者不同,董登新并不十分看好此次降准。“去年11月份的降息应该是无人喝彩,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11月份的央行降息,银行均反向而行,做了加息的处理。而现在像重化工业产能都过剩了,房地产不景气,地方政府债务也很重,很多银行贷款都被地方政府的债务所绑架了,所以现在的降准对银行来说未必有太大的帮助。”
董登新告诉记者,这次的降准还涉及到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也就是人民币的贬值。现在正处在贬值的当口,随着近几年企业“走出去”,中国的资本输出增长不断地加快。而资本的输出是此次构成人民币贬值的一个重大压力。另外,金融机构的部分外资也在撤离,经济下行包括房地产不景气、重化工业产能过剩、劳动力价格上涨等都是外资撤离的诱因。“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进一步的降准降息的话,人民币贬值将会承受更大压力。这个时候我们非常担忧人民币的贬值会不会进入一个新的通道。”
对于此次降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董登新则表示担忧,“它的作用关键是在结构上可能是不对应的。”比方说,我们希望新增的贷款的投向,是针对小微、三农,但是这些领域恰好是银行贷款不愿意去的,因为三农的贷款和小微的贷款都是属于风险较高,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领域。
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的不良率贷款大幅反弹,从原来的不足百分之一,到去年的三个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飙升到了1.29%,整个银行贷款业不良贷款是大约1.64%。“我们在金融机构搞了银行贷款的‘两个不低于’,给小微的贷款不低于总量增长的增幅,另外包括三农的贷款也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但很多银行却认为正是这种强制性的要求导致了不良贷款率的大幅反弹。”
对于降准之后,新的银行贷款通向哪里,其认为也是很大的难题。“房贷不能贷,重化工业产能不能贷,地方政府债务平台也不能贷,现在对银行来讲,不良贷款率又在大幅的反弹,那么贷款投向哪里呢?继续投向小微和三农吗?这个银行肯定是不愿意的。”
本报记者 苏启桃 实习生 丁小川
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建玮:金融支持偏向小微和三农
“央行的降准在我们的预计之中,但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建玮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说,“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是前段时间市场一直在盼望的一个事情。”
央行的这次降准,在于建玮看来是为了缓解经济下滑的压力。“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滑利害,最近十几年都比较少见。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开始出现倒闭和跑路的现象。中央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情况,所以加大了金融支持,释放出了流动性,希望能够缓解经济下滑压力。”
根据市场初步预算,本轮一般性降准及定向降准能够释放流动性6000-7000亿元,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的降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采取了特殊对待政策,于建玮指出,这对实体经济和三农来说是利好。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在此次央行宣布降准并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力度的背景下,由此将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少人所关注的问题。对此,王小琪指出,“三农”为弱质产业,要真正实现它的稳定发展,从各国经验来看,离不开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光靠自身发展远远不够。“央行降准将对于‘三农’发展的支持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四川省‘三农’发展来说无疑具有利好作用。而在未来,我认为它还需要财政、金融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和引导。”王小琪最后表示。
本报记者 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