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发布四川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近几年四川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工作有序推进,逐步加快,并取得明显实效。近一半企业在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同时实施技术改造,从而实现产品转型和产能升级。总体看,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后,企业用工人数净减少不多,下岗人员普遍得到妥善安置,企业用工未受到大的冲击。
成功实现转型和技术升级
2014年,四川共对33个行业的505户工业企业过剩和落后产能实施了淘汰,省统计局对成都、德阳、乐山、自贡、泸州、宜宾、广安、巴中八市的17户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涉及冶金、建材、煤炭、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10个行业。
调查显示,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虽然对企业用工普遍造成一定冲击,但由于近一半企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成功实现了产品转型和技术升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因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上企业净裁减员工人数十分有限,对用工影响不大。
具体来看,半数以上企业产能下降。17户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淘汰过剩和产能后未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共有9户,占比为52.9%,这9户企业产能均明显下降,降幅在23%-55%;另一类是在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同时实施技术改造的企业。技改后除1户企业外,其余7户企业产能均大幅上升,其中有4户企业产能出现了翻番。
企业用工人数出现小幅下降。17户企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前有员工19200人,淘汰后有1860人被裁减,占全部员工的9.7%,其中有758人被内部转岗,有1102人下岗离开企业,占比分别为3.94%和5.74%。与此同时,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稳中有升——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后,17户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3330元,比淘汰前的3223元提高了107元,上升3.3%。
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素质有所提升,企业缴纳失业保险情况良好。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后,多数企业呈现出员工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高、中级员工占比提高的现象。从员工年龄看,主要集中在30-55岁,70%以上的企业员工年龄小幅下降;从员工文化程度看,仍以高中及以上为主,占比由淘汰前的56.6%上升到57.6%;从员工技术水平看,高、中级员工(技师)占比由淘汰前的69.3%上升到69.7%;从员工岗位看,普通员工占比上升,管理人员占比下降,普工占比由淘汰前的80.7%上升到80.9%。
九成企业未享受补贴政策
调查还显示,近九成企业未享受到政府稳定就业补贴政策。17户企业中只有2户企业享受到政府稳定就业补贴(分别是技能培训补贴和再就业补贴),1户企业享受缓交保险金的照顾。其余14户企业均与稳定就业补贴政策无缘。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稳定就业政策实施提出了四点意见与建议。
一是保险费率偏高,企业负担过重。五险一金缴费基数逐年攀升,社保费用占比较大,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建议调低社保缴费费率,减轻企业负担。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二是有关稳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及落实尚不完全到位。希望政府部门今后要多深入企业,加大对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将有关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
三是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机制及配套政策。建议由各级财政设立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建议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补偿机制,使退出企业依靠市场机制可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是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稳定就业的相关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组织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补贴;返还部分失业金,用于企业对转岗人员的培训支出。
本报记者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