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日 ,2015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的意见》)下发。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针对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农民增收等重点,提出了多项重要举措
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认为,四川农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引导下,省委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提出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要求。
文件依然强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要完善工商企业流转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办法。此外,还计划今年完成75%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16年基本完成。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文件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发展都予以支持。杨新元告诉记者,非常鼓励农民合作社自愿联合组建联合社,以自营或者他营的方式经营。而政府则会在财政、金融、税收、农业设施、用地等方面予以实际支持。
文件中提出,从2015年起,市县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留出一定比例,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并按规定减免税费。省农业厅副巡视员牟武俊则重点强调,一定要保证政府的补贴给到种粮、种地的农民手里,“谁种地,谁拿钱”。
在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文件提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政策性农村产权交易担保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牟武俊表示,可以优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此外,文件还要求扩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试点开展生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另外,文件中还提出,要进一步抓好农村改革试点。记者了解到,今年农业部、中央农办等13部委批准的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四川就占了4个,是试验区最多的省份,分别是成都市、内江市市中区、巴中市巴州区、眉山市彭山区4市(区)。
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表示,新常态下“三农”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和新机遇。挑战主要是,农业转型发展面临深层次制约、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压力、农村投入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突出,而对于四川来说,还面临着贫困人口多、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等特殊挑战。针对这种情况,省委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四川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科技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文件中提出,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推进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
四川深居内陆,地理环境给农产品流通带来较大阻碍,创新农村市场流通方式则显得尤其重要。文件中提出要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运用建设试点。支持农产品产地收集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基地)、公益性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允许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项目。
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10%
“省委提出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农民收入是一个关键指标。“杨新元表示,文件落实中央新要求,突出农民收入中心任务,从四川实际出发,以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为抓手,促农持续增收有不少新思路。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主要是支持农民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中挖掘增收潜力,支持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利益分享。
培育增收新业态。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与休闲体验、文化创意融合,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拓展民宿经济、休闲养生等新型业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本报记者 冷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