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一则“四川省川煤科技有限公司寻企业合作伙伴”的公告挂在公司的网站上。公告称,为了迅速增加公司产品种类、提高公司研发能力、迅速做大做强企业,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和股东同意,对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拟对外寻找企业合作伙伴。该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红外气体检测装置研发。“从这则公告来看,四川进行的此轮国企改革,有一个特点就是要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科技兴企。”有业内人士如此解读了这则公告传递的政策信号和取向。
改革为“科技兴企”开路
公告显示,川煤科技于2012年5月由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与电子科大共同出资人民币500万元组建,其中,川煤集团占有75%的股份,从事安全仪器仪表及装备研发和生产,重点是红外气体检测装置研发。其自主研发出了红外甲烷传感器、报警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家推广的先进技术装备,用户使用后反应良好。
“为了迅速增加公司产品种类,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公司拟寻找1-2个单位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川煤科技对合作伙伴提出的条件是:具有较强的矿山或石油、天然气安全仪器研发能力;已有先进的综合监控系统,产品与公司互补性强;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可以选择以货币、厂房、设备、产品及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占股比例可商谈。
“科技兴企”,作为四川电子行业“龙头老大”的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将其作为立身之本,发展之路。由其承担的“智能 (网络)电视、智能化云服务平台产业化开发”项目实现了智能交互技术、面向三网融合、智能3D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形成了年产智能电视300万台的生产能力。截止2014年,长虹智能电视终端整机产销量累计达到近千万台,实现产值300余亿元。
“2015年,将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动力支撑。”四川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企是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国有企业往往是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九洲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始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承担了10余项国防“973”和国家“863”计划,主导制订16项行业标准,多项技术解决了世界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12次蝉联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集团已逐步从业务单一的军工企业发展成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型高科技企业。
“集团公司建有国内一流的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研发、检测平台。在科研、设计、新材料、新能源材料、航天航空、军工材料、矿业科技、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较多的研发优势。”四川省有色科技集团董事长严志明说。作为四川省国资委直管的27户企业中唯一一家科技型集团公司—四川有色科技集团,目前共承担完成科研任务数千项,近20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白酒科技大会”上,五粮液集团自主研发的“复糟酒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及配套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1-2013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塑料制品迁移物对酿酒生产影响的研究”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控制固态法酿酒生产入窖条件的应用研究”两项成果获一等奖。
在目前已经组建的四川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中,长虹集团成为了四川家庭数字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牵头者;攀钢集团成为了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牵头者……
政策力挺“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四川国企改革大潮中,来自四川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14年6月,在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资金等8项资金合并基础上,四川首次设立了每年20亿元的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旨在引领企业将创新驱动发展成为自觉行动,使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川企“新常态”。该资金目前已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下达各地,承担了创新驱动项目的企业将受益。
支持方向包括: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等。
支持方式包括:融资贴息、专项补助、以奖代补、资本金注入等4种,对以向金融机构融资为主实施的项目,一般采取贴息方式进行支持,包括贷款贴息和直接债务融资贴息。
今年初,四川省科技厅提出的2015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称:将制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技术路线图,从国外引进一批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一流人才;着力推进中关村政策在四川落地;积极与国家创新平台做好对接,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等。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