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经济

四川国资国企改革今年好戏不断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15-03-23 09:28:22】 【来源:四川经济在线

 

  本报讯 3月19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抓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努力走出符合四川实际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

  改革效应初现

  作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之一,2014年,四川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按照“路线图”,全面启动了68项改革事项,迈出了深化改革的坚定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14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上缴税费365亿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上缴税费6.36元,是私营企业的2.1倍、外资企业的2倍。

  构成上述数据的是一家又一家具体企业的杰作:省交通投资集团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已经推出成德南等6条收费前景好的高速公路,引进民营资本参股。在新整合的业务板块中,与省内各行业社会资本合作,成立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已向社会推出混合所有制项目达20个;在省外贸集团公司旗下16家企业中,12家是混合所有制,家家盈利,部分企业还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联合,川航国内行业排名从第17位迅速攀升至第5位,稳居中西部第一。”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凤朝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春节是他上任以来过得最愉快的一个春节。

  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贵林说,2009年,华西集团营收只有175亿元,利润只有1亿元多;201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509亿元和7亿多元,目前集团在2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

  国有资本开始“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国有资本有序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目前川纺集团整体退出方案已经拟出,水务投资集团撤销工作已经完成。

  继续“内联外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是会议发出的“动员令”,也是2015年四川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任。

  在“内联”方面,继川商集团与粮油集团已经整合重组后,锦弘集团与川旅集团的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已经酝酿成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这不是为整合而整合,整合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发展。”锦弘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尤其是在“走出去”方面,国资国企发挥能量,将给川军“走出去”添上重重的砝码。对此,华西集团董事长陈贵林表示赞同。“今后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给华西拓展国际市场的巨大机遇,华西集团希望5年后在海外每年有20亿元的营收规模。”

  同时,要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引导等重要行业和重点优势企业集中,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抓手,着力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在“外引’方面,要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着力提升国有资本利用效率,磨合出新机制、激发出新活力。而通过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都是“混改”,以实现产权多元的路径。

  对此,国资国企改革专家、四川省创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军认为,“混改”企业的法人治理非常重要。其中,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决策的“大脑”,监事会则时刻盯着企业的问题和风险,董事、外部董事、监事、高管经理层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目前四川已经研究制定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方案,正在积极准备建立规模约100人的外部董事专家库。

  完善市场机制

  目前,国资经营、有色科技两户省属企业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企业化管理工作已经启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四川发展(控股)公司董事长王彬说,不够市场化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国企要有活力,关键是人。今年公司将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绩效考核体系,并在三级公司探索职工持股。

  会议提出,竞争性国有企业对新选任企业经理层人员原则上都实行市场化选拔。选对人还不够,还要通过薪酬改革,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创造优秀业绩。值得一提的是,川商集团已经先行一步了,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经理人,最高给予年薪达80万元。

  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国资监管体制本身也应该进行改革,探索建立出资人事项清单制度。目前四川已经取消或下放出资人审批9项,推进四川发展(控股)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能投、川投集团下一步也要改组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已经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实现了从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向资本管理、股权管理转变。将积极转型为以对参控股企业股权价值管理和股权运作为核心的升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刁军认为,国资监管应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要从“管资产”变为“管资本”,着力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该放的坚决放,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该管的要管好,管好国资的投向、布局和流动。

  本报记者 杨成万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将在绍兴举办
创业板审核加班推进 信披质量被重点关注
四川将围绕这些领域建设省实验室
大假过半天气转凉 都江堰景区热度不减
 
· 青都景区国庆接待游客近三十三万
· 成都绍兴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蓉举行
· 四川云时代科技节庆创意营销受青睐
· 成都新增更新公交车全新能源汽车
 
热门点击
  1. 成都国际时装周在成都正式盛大开幕
  2. 四川落实定向降准政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得
  3. 泸州老窖大降价 与茅台五粮液争市场
  4. 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稳中有升
  5. 天原集团上半年亏损近四千万
  6. 硅宝科技荣获首届工业企业履责五星
  7. 东亚银行公益基金在川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8. 民营银行首发阵容出炉 四川四民企欲破冰
  9. 四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
  10. 四川审计报告出炉 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