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四川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本土企业的日渐壮大,在世界500强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布局四川的同时,有关本土优秀企业 “走出去”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川企对于走出国门如何看待?他们对于出国投资又有哪些顾虑和期待?
3月30日,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发布2015年四川企业出国投资意愿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川内企业仅有两成表示已经“走出国门”或有意愿“走出去”,企业选择发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东盟、非洲等地区,七成以上企业表示“走出去”会经营现有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希望获取政策法规、市场动态、产品本地化和知识产权等信息,期盼政府搭建多样化平台,给予审批、帮扶等方面的支持。
“走出国门”的川企还不多
据介绍,本次调查共访问川内7535家企业,完成有效样本600个。
调查显示,10.0%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在海外设立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或与海外有贸易往来;9.7%的企业表示有“走出去”的意愿;另外80.3%的受访企业表示近年没有“走出去”的打算。
在回答没有意愿“走出去”的主要原因时,77.2%的企业表示就目前的情况,还没有“走出去”的必要;其次是选择“缺乏资金”的占25.3%。其他如“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对国外市场不了解”等都分别占10%以上。
在回答“正在或希望在哪些地区或国家发展”时,企业选择面较广。其中,选择欧盟的最多,占33.1%;其次是东盟,占22.9%;第三是非洲,占19.5%;其余如北美、东北亚、南亚、澳大利亚等,都占10%以上。
在回答“企业走出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时,表示“扩大市场空间”的最多,占42.4%;其次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提升竞争力”,占33.1%;第三是选择“企业的全球战略需要”的占22.9%。
在回答“走出去经营业务有什么变化”时,76.3%的受访者表示会经营现有业务,另外23.7%的表示会拓展新领域。
企业期盼政府大力支持
调查还显示,对于企业针对“走出去”所选区域主要希望获悉哪些方面的市场信息时,选择“政策法规”的最多,占61.9%;其次是“市场动态”,占57.6%;第三是“产品本地化”,占41.5%;第四是“知识产权”,占39.8%。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也颇为期待来自管理部门给予的帮助,他们希望政府搭建多样化平台,给予审批、帮扶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完善相关政策。在回答“企业走出去主要希望政府给予哪些方面的帮助”时,排在第一的选择是“简化审批手续,缩减办理程序所需时间”,占62.7%;其次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搭建平台”,占57.6%;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帮助企业的支持政策”,占46.6%;另希望“提供海外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和“政府牵头组建国际市场调研组织”的也较多,分别占32.2%和28.8%。
在回答“企业主要希望政府完善哪些出国投资或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时,选择“加大财税支持”的最多,占61.9%;其次是“降低融资门槛”,占50.0%;第三是“加强外汇支持”,占37.3%。
10家餐饮龙头有望欧美开店
调查显示,以餐饮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企业在跨出国门方面表示得较为积极。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狮子楼集团董事长杨祖伟透露了即将进军海外市场的消息,狮子楼首家海外分店已选址美国纽约,完成了装修并计划在不久后开业。消息还显示,老房子餐饮集团在葡萄牙里斯本的首家海外分店也计划于3月开业。此外,大蓉和、鼎膳餐饮、锦上酒楼等四川餐饮企业也在积极筹备拓展海外市场。
有业内人士指出,川菜“走出去”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也确有一些先行者,例如谭鱼头率先在新加坡开店,海底捞、眉州东坡在美国开店,巴国布衣在美国连开两店。今年开始,餐饮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很强烈,已不光是一两家店在某一市场开个单店,而是呈现成群结队、全面开花的态势。大家不约而同“走出去”,说明经过多年沉淀,川菜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还有很多企业在观望和考察,预计今明两年将迎来川菜“走出去”的爆发期。省商务厅透露,目前正推动成立川菜境外商协会,2015年预计10家餐饮龙头企业有望在欧美开店。
本报记者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