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推动行业并购与产业合作,搭建深市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熟人圈”。4月23日,“深交所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并购沙龙年度峰会”在成都举行。峰会邀请多位业内人士对互联网浪潮发展新机遇、并购重组新规和经典案例、互联网+金融+产业——下一个风口产业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来自深交所的35家电子信息类上市公司参加了此次峰会。
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经理程井彪谈到,随着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市值管理理念的兴起和普及以及并购重组为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带来的估值优势等因素推动,近年来并购重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并购重组金额是3.6万亿,中国并购重组的金额是1.56万亿。而深交所并购重组近年来呈井喷之势,仅2014年并购披露方案数就达226起,金额达到3586亿元。“从实施效果分析,2013年完成重组的58家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4%和94%,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同时重组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远大于收入增长率,这说明重组交易较好地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近来拟IPO企业借道重组实现上市的例子很多,‘PE+上市公司’产业并购模式也很盛行。”程井彪同时表示,上市公司重组筹划意愿强烈,但失败比例较高,企业应该引起注意。
在交易条款市场化创新不断、并购重组热潮下,证监局于去年10月23日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决定》,进一步减少和简化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在强化信息披露、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保护投资者权益等方面做出配套安排。
在峰会上,程井彪还结合山水文化现金重组交易监管、万好万家跨界并购被否、天兴仪表定价不公允等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形象地对并购重组新规进行了解读。
下一风口:互联网+金融+产业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以《1942》和《小时代》两部在制作成本、规模和题材质量截然不同的电影为例开场,“前者巨亏两亿,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盈利七八亿,《小时代》把一个消费者变成了融资者。这说明产业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看待和操作商业的思维,从单纯地视商业为生意到平台到生态圈。”
在其看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P2P改造银行业,对其进行完全替代,互联网放大证券业、基金业的周期性,而对于保险业则是做大做强。
在未来股票可能变成一个消费品的时代,易欢欢表示,任何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一定要符合几个要素,碎片化、标准化、个性化、门槛低廉以及到达用户的便捷性。“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革牛市,不是因为实体经济的变好而带来的牛市,而是我们以前看到,制度改革变化带来的巨大的红利。”易欢欢指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缘起于几个要素,一是供给创造需求,未来人类社会将全面虚拟化,二是制度产生红利,制度红利的放开带来一大批新的产业的机会;第三是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中国互联网上人群年龄结构变化,会带来不一样的要素。“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平均年龄将超过30岁。而30岁的用户主需求就是电子商务,当他变成小白领和有钱人的时候,主需求变成旅游、教育、医疗、金融,这群人面临买车、买房、孩子教育、老人养老“四大刚需”。
对于电子信息类企业来说,如何在下一个风口抓住机会?易欢欢建议各个公司要抓住并购机会,快速通过互联网金融跟各个产业形成新的转型。“未来上市公司的稀缺性一定会下降,但是现在的改革时机一定会给更好的企业、更好的商业模式以更充分和更高的溢价。”
互联网并购要基于产业
“A股上市公司最喜欢收购的是有2-5千万净利润且具有概念的公司,相对还是比较理性。”国信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副总裁龙飞虎说,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并购是与生俱来的,是公司扩大发展的必须手段。
对于互联网企业并购重组的未来趋势,龙飞虎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呈现多元化趋势,二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成为驱动因素,三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其特别提醒,可关注新三板的公司,因为随着新三板的发展,将成为中国优秀中小企业的陈列柜,企业可以从中寻找优秀标的。
互联网热点不断转换,并购之前企业需要做些什么?龙飞虎建议,互联网企业在做并购筹划时要基于产业去做,虽然现在很辛苦,但还是会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才能使企业走得更好;其次,企业并购时不能都只盯着互联网金融,要结合企业自身行业来决定;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作多元化但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禀赋来,将自身的资源、人脉、人才等考虑进去,理清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有目的地出击,狙击优秀互联网标的。
本报记者 苏启桃 实习生 许韵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