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迎来5月第一个工作日,而此时距离年报截止日期不足两个月,四川企业年报报送情况怎样?日前,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四川省工商局获悉,目前报送2014年度年报的企业尚不足三分之一,省工商局外资处副处长赵志武提醒企业,年报不及时,后果将会很严重。
“信用罚”无法承受之痛
按照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部门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年报逾期不报,或是弄虚作假的,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示。满3年仍未报送年报的,直接“拉黑”——进入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
据赵志武介绍,进入“异名”和“黑名单”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将受到限制或者禁入。比如,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被列入“异名”和“黑名单”,意味着企业信誉蒙上了污点,是不能参加政府采购的。此外,《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还规定,投标人提供虚假信用状况的,其中标无效。而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据悉,近期国家工商总局在四川召开了年报研讨会,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工商总局正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定严格的信用约束措施。赵志武推测,这些措施可能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企业获得贷款、获取资质、认定驰名商标等方面予以限制。比起行政处罚,“信用罚”更是企业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痛。
逾期污点留终身
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迟迟不报送年报?赵志武分析,部分企业还不适应将自己的信息透明化,或是存有侥幸心理,抱着观望等待的态度。
5月4日,记者通过互联网登陆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随机输入一家公司名称,其年报情况,出资信息、对外投资信息、网店信息尽收眼底;点击“工商公示信息”,该企业是否受过行政处罚、抽查检查情况也一目了然。但是记者在输入了几家较大上市公司的名称进入后,见其2013和2014年度报告一栏均是空白。
据省工商局统计,公示系统开通至今,已有9217614人次(2014年3月到2014年12月共5156532人次,2015年1月1日到5月3日共4061082人次)登陆免费查询企业信息,而且查询人数呈逐月递增态势。可见,消费购物付款前、交易签订合同前,先登陆公示系统,查询企业基础信息,正在逐渐成为新常态。
赵志武提醒,如果因为迁延观望,错过了年报时间,再进行补报,虽然可以移出“异名”,但在企业存续期间,被列入“异名”的记录将继续载于企业名下,伴随终身。
年报报送避开“晚高峰”
省工商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预计,5、6月全省将有60万份企业年报通过公示系统报送。省工商局将安排技术力量,全力保障报送渠道通畅。同时也希望企业及早报送年报,避免6月下旬扎堆报送,造成网络拥堵,耽误企业时间。工作人员提示企业,省工商局已研发推出“四川工商信用公示”手机APP客户端,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手机用户可以通过苹果应用商店和四川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下载该软件,报送年报、查询企业信息。年报填报中如有问题,可以查看省工商局官网“网上年报指引及答疑”。
据悉,为帮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利年报,省工商系统将于5月开展“年报倒计时集中宣传月”活动,全省工商干部将进园区、进社区、进场镇、进乡村,教授年报流程,解答年报咨询。“年报是市场主体的法定义务,主要靠市场主体自觉。工商部门愿意尽全力指导、辅导经营者年报,帮助市场主体打好信用的‘基础桩’。”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冷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