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成都市工商局召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支持创业创新”新政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目前商事改革已取得的成绩和接下来的一系列规划。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年5月底工商局将颁发首张电子营业执照,以支持“互联网+”发展要求。
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2118户,同比增长33.88%。其中,新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户数最多,达1055户;而新增注册资本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达55.87亿元。从发展速度上看,生物产业户数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09.73%;新能源产业资本增幅同比增长最大,达11.3倍。从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电子商务类发展速度和资本增幅均居于首位,同比分别增长191.48%和465.85%。截至4月30日,全市实有的市场主体1109201户,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新增注册资本总额合计1107.51亿元,同比增长23.91%。
在今年初省政府制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的基础上,市工商局起草了一些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进一步简化、规范了工商登记程序,放宽了名称登记条件,并且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这一改革突破了此类企业要“办理注销登记满3年后才能使用原企业名称”的限制,有利于企业商誉和无形资产的历史延续性。
同时,市工商局还出台了一些新政,旨在支持成都市主业突出、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据成都市工商局副局长何明介绍,政府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整合国企、民企各自的资源优势。此外还放宽了企业集团的登记条件,简化企业兼并重组登记手续等。新政规定:“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可放宽至2000万元,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可放宽至3000万元,控股子公司数量可放宽至3家”。
据统计,截至2015年4月末,成都注册登记的企业集团累计229户。2014年1月-2015年4月末,成都新登记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且企业名称中含“集团”字样的38户,同比增长2.7%。
何明还表示,工商部门在下半年还将陆续推出系列措施。先照后证工作将在全市全面推开,在年底前实现“一照一码”改革目标,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力争在5月底开启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工作。建立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平台,实现申请人通过网络提交申请材料及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今年5月底还将颁发首张电子营业执照,以支持“互联网+”发展要求。
本报记者 冷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