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页岩气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后,近日,又完成了《四川省页岩气产业技术路线图》 (以下简称《路线图》)的编制工作。那么,目前四川页岩气距离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页岩气产业化?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路线图》描绘三大基地
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处有关负责人说,《路线图》在借鉴、参考国内外成功案例的方法和基础上,充分结合四川页岩气产业实际和产业特点,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关键性、创新性、可操作性”,明确了四川页岩气产业的总体目标、产业目标和技术目标。《路线图》提出,将四川建成全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体制机制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服务基地。“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建设页岩气生产基地方面,《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显示,四川省页岩气资源量约为27.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其中可采资源量4.4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8%。
同时,《2014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公报》显示,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国土资源部大力支持川南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建设,基本建立起国土资源部牵头,省政府、中石油、中石化等四方共同推进的新机制。试验区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涉及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等地。力争2020年建成年产量2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煤层气综合勘查开发基地,2025年实现页岩气勘查开发规模化和高质化。
在建设页岩气产业体制机制示范基地方面,将通过油气矿业权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油气区块。
在建设全国页岩气产业装备制造服务基地方面,按照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实验分析设备、勘探监测设备、钻完井工艺设备、开采设备、环保装备等五类配套装备的科技攻关。
相关各方蓄势待发
天科股份公司董秘魏丹说,公司在气体分离、净化、提纯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研究开发平台,虽然还没有涉足页岩气开采领域,但会密切关注页岩气的开采和应用,不排除对已经开采的页岩气进行取样分析,了解不同地质结构的页岩气的组成和性质,为页岩气开采后的后续处理和应用,如对页岩气与其他气体进行分离作好技术准备。
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仁智油服公司表示,“公司不会对页岩气单独投标,有可能由中石化中标后分一部分业务给公司做。”
四川宏华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油钻机成套出口企业,该公司参与了《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公司方面表示,将着手研究页岩气开发方案和装备,将介入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投资。
四川巨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国勇说,目前限于资金和技术条件,公司对页岩气的投资还处于准备阶段,如果今后公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融得一些资金,则将助其一臂之力。
产业化之路才开始
据省科技厅人士介绍,路线图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可以有效推进四川页岩气产业发展。
不过,在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勇看来,页岩气要形成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其次,要解决环保方面的难题;最后,要解决市场开拓方面的难题。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成本很高,目前国家财政对页岩气给予的0.40元/立方米的补贴标准,最多也只能保本。但一旦提高价格,一般用户将无法承受,因此市场前景存在尴尬。“页岩气开发还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方式,创新政策扶持方式。”郭勇说,在创新技术方面,建议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可以考虑成立股份制企业的模式进行运作;在创新融资方式方面,建议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融资,如发行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在创新政策扶持方面,应该在前期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