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创业企业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芯微电子),从4个人、200万元注册资金到年产值过亿元,发展成为国内集成电路IP核研发企业中的翘楚,且已成功完成所承担的国家“核高基”(即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项目。那么,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创业企业,有着怎样的成功“秘籍”?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于近日对和芯微电子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邹铮贤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成功进入“国家队”
拷贝一部25G的高清电影需要多长时间?邹铮贤作出的回答是:最短只需70秒。和芯微电子从事集成电路芯片中数模混合IP核的研发,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最顶端的环节。由公司自主研发的USB(通用串行总线)高速接口传输速率已达10G,为国内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同时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极少数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垄断格局。
和芯微电子凭借丰富的IP设计经验,有效帮助客户使用这些IP核生产出不同的集成电路芯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开发风险。目前公司已与上游代工厂和封测厂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服务的海内外客户数量超过120家。
目前, 和芯微电子拥有员工1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80%,公司核心团队由多位海外归国专家和本土行业资深人士组成,公司共计获得发明专利269项,其中包括美国专利89项。不过,最让邹铮贤自豪的是,公司已经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项目,而且成为了“核高基”项目中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的首家单位,表明公司已进入了“国家队”行列。
和芯微电子同时是国家863计划IP硬化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工信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培育企业,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13年度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机构)”。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邹铮贤表示,中国是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之一,但国内自主设计的产品非常少,有时候一些基本的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并且需要支付巨额的知识产权使用费。“集成电路是所有电子产品的心脏,这个产业被誉为‘黄金产业’,当碰上‘爆发点’的时候,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迎难而上勇“接招”
从4个人、200万元注册资金到年产值过亿元,乃至成为国内集成电路IP核研发企业中的翘楚。那么,邹铮贤带领他的创业团队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创业之路?籍贯江西的邹铮贤,199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95年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文凭后,于1996年进入了新加坡一家小型IC设计公司。
2001年,我国半导体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看到了这一发展机遇的邹铮贤,于2002年辞职来到成都,准备在这里实现他的创业梦想。2003年,英特尔入驻成都更让邹铮贤看到了希望,经过一番准备后,邹铮贤于2004年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了和芯微电子公司。“虽然公司在创业路上走出了第一步,但经历的艰辛是局外人很难体会到的。”邹铮贤跟记者讲起了发生在2009年的一件事:当时我国USB高速接口传输速率只有1G的水平,国家要求提高到2.5G,而当时公司已经达到了4G的水平。尽管如此,我国实施的“核高基”等政府项目大部分是由高校、研究所或大型国企承担,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其无缘,更不要说像和芯微电子这样历史不长的创业企业了。
“正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如果公司能够承担‘核高基’项目的研发任务,就意味着公司从此进入了‘国家队’的序列,这是提升公司研发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因此我鼓励公司去争取承担这个项目。”邹铮贤说,2009年的时候,公司按规定程序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了承担“核高基”项目的申请报告。
为了获得承担“核高基”项目的资格,公司主动提出将关键技术指标提高到6.25G水平。结合公司在集成电路IP核市场取得的业绩,以及行业内客户的良好口碑,评审专家对公司项目给予了较高评价。但由于公司是第一次承担国家项目,在项目完成前,国家有关部门只给公司项目总经费的30%,等项目研发成功了,再支付剩下的70%的经费,问公司敢不敢“接招”。“说实话,当时我们还是有一定压力的,但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顶着压力答应了这样的条件。”邹铮贤说,经过项目团队的努力,公司于2010年12月顺利完成了项目的研发并进入产业化阶段,将USB高速接口传输速度由国家立项的2.5G提高到6.25G,整整超前了一代。
资本运作有准备
邹铮贤说,他从新加坡归国创业时,有7个城市进入了他的选择范围。“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成都高新区,是因为无论人文环境、生活成本,还是人力资源成本,这里都是最适合创业的地方。”最让邹铮贤省心的是成都高新区对企业的细致服务,从定期发通告,主动将优惠政策与企业对接,到提供自建研发大楼用地,让邹铮贤感受最深的是:成都高新区对创业企业的帮助是无私的!
目前,和芯微电子除享受到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科技项目配套资金的资助外,还同时享受到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贷款贴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以及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政策的支持等。10年时间过去了,邹铮贤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成都高新区对企业的扶持和帮助令人满意,对产业的规划和园区设计也很科学合理,使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园区。”邹铮贤表示,尤其是成都高新区出台的《创业十条》,对于创业者来说是重大利好。
据悉,和芯微电子先是在成都高朋大道上的高新起步园区创业,后来迁至成都高新孵化园,接下来,在成都高新区的支持下,公司已在高新区吉泰路33号投资建成了面积2万平方米的和芯科技大厦,公司总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大本营”。
谈及公司在资本运作方面的打算,邹铮贤说,公司在早期并不是没有接触投资机构,只是当时公司认为,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必要引进投资机构,因此只由4位创业“元老”投入了50万元,后来又陆续投入150万元。2007年,公司增资扩股到1700万元。2009年,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注册资金增加到4200万元。“创业企业不要在‘差钱’时才想起资本市场,宜尽早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进入资本市场,现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上市。”邹铮贤认为,创业企业最重要的并非利益最大化,而是需要成功率最大化,资本运作则是实现成功率最大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记者手记·
“钱”到用时方恨少
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而和芯微电子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邹铮贤则感叹“钱”到用时方恨少。他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创业早期时,他认为公司的技术和市场还处于摸索阶段,引入战略投资者时机不成熟,因此没有把引资放在心上。后来公司希望在产品线上求变,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需要增加投入时,才发现钱不够用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资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要么,股权溢价受限;要么,难以成功引资。邹铮贤因此建议创业企业不要在“差钱”时才想起引资,引资宜早不宜迟。
·相关链接·
成都高新区“三次创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第十四条规定,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中标国家、省、市示范工程项目且单项合同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项目实际投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项目补贴。对建设具有商业推广价值、能形成规模经营效应的示范应用项目,按项目实际投入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项目补贴。
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5亿元、1亿元、5000万元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每增加10亿元,给予50万元补贴,依次递增后,对同一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领军企业”,按“一企一策”给予补贴。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