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科伦药业2014年股东大会召开,会上,公司表示川宁一期硫红项目预计于8月底实现满产,年底二期也将运行50%的产能。在硫红项目产能释放贡献利润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有望结束乏善可陈的局面迎来“黎明”。
川宁一期8月底满产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认为,川宁项目的重要性体现在科伦药业的抗生素全产业链中。自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乏善可陈,其中川宁项目就是决定性的因素。
在大输液业务疲弱背景下,川宁项目被视作拯救科伦药业的重要武器。但在去年川宁项目亏损以致于拖累公司业绩,同时今年年初又由于异味问题被勒令安全限产乃至停产,川宁项目愈发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的焦点。
会上,科伦药业川宁生物现任总经理邓旭衡介绍,川宁一期硫红项目已于2015年3月21日复产,到今年6月已启动55%的产能,运行10个大罐,计划至8月底大罐全部运行,实现满产;川宁二期项目也将于8月开始进行试生产,力争到年底释放50%的产能,以满足来年2月份实现70%的产能运行。
谈到川宁项目满产后的利润贡献情况,邓旭衡表示,根据2014年川宁项目增加投资所作出的可行性分析,预计川宁项目将产生年均6亿元的净利润。而这一数据是在2014年抗生素处于低谷时期,硫氰酸红霉素售价仅为250元/公斤时估算所得,当前其价格已经升到350元/公斤,据此保守估计,只要川宁项目满产,利润空间在8亿至9亿元之间。
事实上,2014年全年,在川宁项目亏损的情况下,科伦药业实现销售收入80.23亿元,同比增长17.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9%。而根据川宁项目的预期利润贡献情况,科伦药业可能真正迎来传说中的业绩“拐点”。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认为,川宁项目的重要性体现在科伦药业的抗生素全产业链中。自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乏善可陈,其中川宁项目就是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川宁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0亿,需要融资,由此带来了财务费用上升,另一方面,重大项目转入折旧后会产生亏损,拖累业绩。但这一状况很快会改变,这些负面的影响会全转为正面因素,科伦药业将迎来“黎明”。
券商看好业绩估值双升
券商研报认为,2015年新疆项目有望扭亏、2016年贡献业绩弹性、2017年新药研发逐步产出,未来三年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创新药是科伦药业提出的“三发驱动”战略中的一发,在股东大会上,这一问题也备受中小投资者关注。
据科伦研究院院长王晶翼介绍,已经报国药局的重大品种项目有96个。一报一批的49个品种中有21个重大品种,这些品种上市后就可以解决临床问题,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两报两批的重大品种有26个,所以当前在候审的重大品种有47个。其中不少品种是首家注册申报,具有国内首家上市机会。今年下半年可能还要报审30余个品种。
王翼晶还具体介绍了科伦药业在创新小分子药、基因工程药业、仿制药、新型给药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报审情况。
2013年,科伦药业全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6%,而在去年,科伦药业研发投入也达到3.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4%。有业内人士认为,科伦经历了从大输液企业向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延伸,目前正处于向新药研发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至于大输液方面,科伦药业表示,上半年生产量和销售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没有增长,根据管理层有关要求,在10月份以前要完成招投标。目前科伦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均具备可立袋和PP软袋的生产资质以等候招投标,并以替代塑瓶。双室袋方面,与军队合作的阿奇霉素已获批,另有双室袋头孢类品种正在待审批。三室袋多个品种也已报批。
有券商研报指出,公司重资产大规模投入阶段已经结束,新疆、哈萨克斯坦等项目进入产出阶段;其次,在处方药的市场格局中,大输液属于基础医疗,量端受到医保控费压力较小;价端经过3年的行业洗牌,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未来将保持10%以上稳健的增长;最后,2015年新疆项目有望扭亏、2016年贡献业绩弹性、2017年新药研发逐步产出,未来三年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击。
本报记者 刘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