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经信委近日消息,截至目前,成都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达到24户,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4位。其中,科伦药业、通威股份、中铁二局等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仅将享受多方面的政策优待,而且将为企业及行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魏良益认为。
三家上市公司有份
科伦药业积极承担了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2013年,在全国88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总得分超过90分,位列第19位,在四川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第1,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排名第2。
在科伦药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共计562个品种932种规格的产品中,已有117个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都与技术中心的研发成果有关。”科伦药业有关人士认为。
通威股份技术中心目前拥有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还拥有通威研究院、“鳜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研发平台,研发平台的设立为其技术研发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2015年,公司进一步推广“通威365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技术”、“养殖动物疾病快检及防控新版“,启动了跨全国养殖片区的“罗非鱼抗病技术体系”、“华东鲫鱼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项目,目前已获得独占技术专利授权达166项。
中铁二局设立的技术中心获批建立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四川省80多家申报单位中可引进博士后进站工作的基地之一。2014年,完成科研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同时获得授权专利31件,其中,《大吨位整孔箱梁运输及架设施工方法》获得2014年四川专利一等奖。
布局策略重在“新”字
从成都市24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布局来看,重在一个“新”字,主要布局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川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
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在东电集团、成飞集团、成发集团和成都航利 (集团)布局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因此在成都市24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里,属于高端装备制造范畴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就占了4家。”成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解释说。
在新材料方面,在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布局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该中心先后突破了镧系光学玻璃、氟磷酸盐光学玻璃、高折射率环境友好光学玻璃的工艺技术瓶颈,实现了产业化,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此外,在四川华神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康弘药业集团和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布局了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布局了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正面影响值得期待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5部委联合审定的,旨在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成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表示,成都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成都市工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并在2014年对《成都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优化调整了认定标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量身打造了符合成都市企业研发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伦药业有关人士说,创新是制药企业成功的基础,从创业初期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到国内外首创的可立袋成功问市,从成熟期的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到如今1300余项专利授权,其灵魂就是创新。
中铁二局表示,将充分做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思路,推进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