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网站获悉,四川省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四川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高地的发展目标。四川不仅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还要打造一批优秀的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间特色、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和群众活动,并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000万,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
发展民族民间风情体育产业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主要任务包括: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多元主体、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融合发展、丰富市场供给以及营造健身氛围等六方面内容。
具体来看,包括要推进职业体育改革,实行多点多极支撑,多元共建高水平运动队。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鼓励足球、篮球、排球等重点项目走职业化道路。促进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等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社会化和职业化转型。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
在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方面,要抓好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户外运动,制定公路、山地、森林、水上、冰雪运动规划,大力发展汽车自驾、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徒步穿越、露营、漂流、滑水、垂钓、滑雪、滑冰、攀冰等富有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扶持发展滑翔、跳伞、直升飞机等航空体育和低空旅游。引导企业投资开发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等设施。规范从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标准,重点建设应急救援、气象预警、交通预警等机制。
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风情体育产业,深度挖掘康巴文化、藏羌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内涵,继承发展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藏彝人文走廊”、“茶马古道”、“羌族文化生态走廊”,充分发挥“彝族火把节”、“藏族赛马节”、“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康定国际情歌节”、“广元凤舟节”、“巴中迎新春登高艺术节”、“少数民族艺术节”等民族民间节庆活动的集聚效应和载体作用,深入挖掘赛马、斗牛、射弩、摔跤、跳锅庄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
高新体育企业可享税收优惠
在丰富市场供给和营造健身氛围方面,《意见》提出要将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按规划布局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市(州)、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020年覆盖率达到80%,2025年实现100%全覆盖。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2020年覆盖率达到70%,2025年实现100%全覆盖。
此外,还要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完善健身渠道。增加社保卡的体育消费服务功能。形成遍布城乡的健身信息网络,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培育群众体育消费观念。将国民体质监测制度纳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相关政策措施方面,《意见》提出了额财政投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政策、税费价格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规划政策、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包括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放宽体育企业集团公司设立条件。社会力量引进和承办列入国家竞赛计划的重大国际、国内和省内赛事,国有场馆在场地租金上给予引进方适当优惠。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条件的体育企业给予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本报记者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