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四川GDP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在速度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四川经济发展更注重在调结构和促转型中可持续发展,其中不乏亮点,如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支撑工业增加值增幅上升;五大先导型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走高等等。如何解读这些亮点透露的积极信号,是把握四川经济未来发展的一把金钥匙。《金融投资报》为此策划了解读2015四川经济“半年报”系列报道,从亮点中把脉趋势,由点带面,勾勒四川经济未来发展路线图。
“中报”年年有,今年却不同。记者发现,在今年上半年四川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战役中,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功不可没。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15年上半年,四川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7.1%;信息安全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近3倍。“过去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为支撑力量的局面正在被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所替代,这是自去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点培育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来出现的新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
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增长
成飞集成上半年业绩预告称,今年以来,子公司中航锂电有限公司的订单呈爆发式增长,合同实际签订额超过原预期,产、销量超过预定目标,销售收入大幅度提升,产品单位固定成本摊销额进一步降低,产品毛利率提升,带动利润增加。预计2015年1--6月盈利在2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一举扭亏为盈。
同样具有航空概念的海特高新,航空新技术研发与制造业务进展顺利;天津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航空产品维修深度得以提升,维修附加值相应增加;公司对参股公司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增资882.35万元,仅一季度就实现营业收入11376万元,同比增长4.55%。
目前,国家在四川航空与燃机产业链上布局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研发设计环节,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在引领我国航空与空天飞行器综合技术发展方向;在生产制造环节,成发集团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任务,与世界上航空与燃机产业领导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实现了从零件制造到部件、单元体制造的升级。
事实上,2014年以来,四川航空与燃机行业就动作频频:3月,东汽牵头整合23家川内机构,成立了四川省燃气轮机产业联盟,合力突破燃机研发的技术难关;6月,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牵头建立的四川省商用无人机产业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种种迹象表明,“四川造”航空设备制造业的份量越来越重。
在航天领域,同样有“拿得出手”的个案。振芯科技预计2015年1-6月净利润为3950万元至4280万元,同比增长 251%至280%。“今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大了市场拓展力度,同时紧跟‘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大规模应用的趋势,使公司上半年卫星导航终端产品销售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董秘杨国勇说。
航空产业投资方面,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投资5亿元,启动航空燃机材料技改项目,拟提高国际市场订单金额。
信息安全产值增长三成
“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安全产业也助了四川经济一臂之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四川信息安全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0%。成都拥有科技部“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授牌,建有西部首个信息安全产业专业园区。在国内信息安全产业领域,成都已进入了处于第一梯队,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的份额超过12%。
数据恢复、应急响应、安全监控、邮件检测、关联识别、巡检加固、安全扫描与运维、云安全评估......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园区5号楼一间办公室里,四川无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如数家珍地向金融投资报记者介绍公司从事信息安全的具体产品和服务项目。“目前可向用户提供9大类、40项细分项目的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涵盖政府、金融、能源、运营商、企业等众多机构或行业,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已接近5000多万元,预计今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黄勇说。
在成都高新区云华路,卫士通、三零盛安、三零凯天、三零瑞通、交大光芒、博宇科技、长虹网络、深圳吉祥腾达等龙头企业集聚于此,因为这里建有西部首个信息安全产业园。
作为目前川内唯一具有“信息安全”概念的上市公司,卫士通在今年上半年收获不菲:收购三零瑞通等三家公司打造完整产业链;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制的“智能加密移动终端及后台密钥管理系统”取得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
在四川省信息安全路线图中,沿着“市场需求—产业目标—技术壁垒—研发需求”的路径,确立了国产高性能密码替代、工控信息系统安全、云计算及大数据安全等7大重点领域、24个技术壁垒,并确定了各自的技术发展模式。“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优化,加快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拓展自主安全可控的信息服务市场。”有知情人士表示。
新能源汽车大幅“放量”
对于“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近3倍,预计2015年有望形成新能源汽车产能5万辆”的消息,川汽新能源汽车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感受最深:“2014年,川汽公司销售纯电动汽车 50辆,2015年计划销售2100辆,将是2014年的42倍,其中,乘用车1700辆,客车400辆。目前主要销往北方地区,如河南省已经向公司下了500辆的订单。”
目前川汽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西华大学等合作,已经获得了20项专利,其中3项为发明专利。川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公务用电动车,将在整车制造和驱动电机、智能电控、动力电池三大核心关键部件领域实现关键材料、技术、工艺的重点突破。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副局长董勇说,目前在成都经开区涉足了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有川汽、沃尔沃、瑞华特等,整个经开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年产能为24000辆,涉足新能源汽车配件的企业有联腾动力、卡倍亿等公司,2016年时量产各类型纯电动汽车3万辆。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汽车制造产业2015年推进方案》提出五项措施为汽车产业“加油”。到2020年时,实现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形成3万辆新能源商用车及15万-2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产值超千亿元。其中,力争今年整车产量达110万辆,新增15万辆,增长15%。
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将引导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创造性构建从整车生产,到产品市场推广、消费者服务等各环节的商业运营模式,大力创新实施租赁、购买等商业运营模式。
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其中,在消费方面,政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外,还有另外的补贴。如川汽一款名叫“川汽野马SUVT70EV”的纯电动汽车,政府补贴后的实际售价约为18万元。同时,作为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充电桩已经有了4000多个,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而且充满一次电,仅需消耗电能40度,按照目前成都商业用电价格计算,分摊到每公里的动力成本也就0.12元。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