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13日公布后,引起四川国有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金融投资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有关人士。
国企改革旨在增强“四力”
在四川省创智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国企改革专家刁军看来,《指导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明确了国企改革的奋斗目标。“按照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控制力的要求,今后国资委应该更多地从宏观层面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而不要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刁军表示。
刁军同时认为,增强影响力及抗风险能力主要还是来自国有企业自身作为,而不是因为贴上了“国有企业”的标签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具体来说,就是提高经营业绩,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那么,目前四川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今年1-7月,四川地方国有企业千方百计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7月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3373亿元,同比增长14.3%;所有者权益1166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营业收入2761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2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同比增长15.5%。其中,24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061亿元,同比增长9.9%;所有者权益2255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17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同比增长42%。“有了这样的经营业绩,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及抗风险能力才具备了增强的基础和现实条件。”有业内人士认为。
国企改革需要“稳扎稳打”
《指导意见》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按照上述精神,像四川商业投资集团、省外贸集团、四川物流股份公司等需要在市场上“找饭吃”的国有企业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在省外贸集团公司旗下16家企业中,12家是混合所有制。“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联合,川航国内行业排名从第17位迅速攀升至第5位,稳居中西部第一。”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凤朝说。
像四川交投集团、四川铁投集团等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目前省交通投资集团已经推出成德南等6条收费前景好的高速公路,引进民营资本参股。在新整合的业务板块中,与省内各行业社会资本合作,成立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已向社会推出混合所有制项目达20个。
国企改革离不开资本市场
《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据了解,目前,四川正在分步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对接国内国际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推进兴蓉集团H股上市、成都银行A股上市和文旅股份新三板挂牌工作。攀枝花市有序推进水务集团等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先后接洽北控水务、华西证券、西南证券等第三方机构,并邀请券商对企业开展上市辅导,重点梳理企业财务状况、投资方向、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上市融资工作方案。
同时,四川支持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开展债券融资和证券化工作,已与新加坡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户市属国企拟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债,4户企业拟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2户企业将到新加坡交易所发行房地产信托产品。加强国企上市的改造和培育,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管理制度,规范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指导意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