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财2015年三季度双指数发布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6日讯 2015年3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10月16日由西南财大民生指数研发中心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总指数为101.4, 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在二季度断崖式跳水后随即出现企稳态势,四川消费者信心走出了和股市相近的K线,财经专家认为这样的结果正是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的真实反映。
消费信心走出股市曲线
“在世界经济总体延续调整分化态势但复苏力度疲弱的大背景下,国内经济放缓,特别是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指数真实反映了当前的客观情况。”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史代敏分析指出,3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小幅上升势头是值得肯定的,但回升力度偏弱,消费者对当前经济态势评价不高。预期指数103.1虽高于现状指数99.8,处于中值以上,但较去年同期下滑,表明消费者对今后半年经济走势及其收入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在具体的分项指数中,相比其他指数项而言,耐消品指数的变动幅度最大。其中,现状评价指数99.8, 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预期指数103.1, 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史代敏认为,这是股市大跌对消费者更为直接影响的结果,“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对居民耐消品购买需求的支撑力较微弱,尤其是二季度股市大跌后,财富效应消失的影响传导到楼市,抑制了与居住相关的家电类耐用消费品购买,这应当是3季度耐用品购买预期指数同比降幅继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指数报告总体分析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经济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虽然中长期可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动力,但短期内企业盈利前景不佳,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与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都会导致投资减速;外需不足,国内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市场调整导致消费稳中略降,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持续释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最终消费领域的温和通胀与工业生产领域的持续通缩相互交织,直接影响了居民就业、收入增长与民生改善的信心。
年轻人受股灾打击严重
当天同时发布的2015年3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显示,总指数为75.4环比下降了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南财经大学原校长、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长王裕国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的基本方针,坚持经济增幅下滑、民生改善不停步,努力构筑民众福利增加的发展方式,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四川民生满意度前三季度均整体保持在中值以上值得肯定,“指数显示略有下降,我们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民生的期望值提高了。政府部门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及各项民生保障工作持续取得进展,但与大众的要求还有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发布的四川消费者信心和民生满意度双指数按照年龄段作出的分类指数显示,18到29岁年龄组相应的指数均出现明显下降,与其他年龄段指数开始企稳的情况截然相反。对此现象,史代敏认为与国内股市的大跌关系甚密。除了这一轮股灾年轻股民相对老股民由于缺乏经验遭受损失更多以外,年轻人非理性化的特点也是原因之一,“对年轻人而言,这应该是其人生履历中第一次经历股灾,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可以理解。”
对于这一观点,王裕国也表示认同。他指出,指数反映的是真实的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态势,而当前经济的基本面本不足以支撑四千点这样的大盘,融资融券带动的牛市大跌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这一轮股灾来得太猛,造成了股民心理准备不足,而年轻人在评价时容易走极端,因此在指数上表现更明显。王裕国同时也指出,只占一成的人和企业参与股市并不是指数波动的全部原因,更多还是经济基本面起作用,“比如就业,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还想像前几年一样和企业谈条件、遍地都能轻松找到工作已经没那么简单了,这些都在指数中真实反映了出来。”(代朗 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