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业经济”悄然流行。近日,四川汇众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众置业)在川内地产界率先推出了“产权+股权”的甲级写字楼投资模式。
“公司将自有的部分写字楼物业置换入驻企业的股权,再将股权获得的红利和转让后产生的资本利差,按照公司与业主双方约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也就是说,业主在拥有写字楼物业产权的同时,还有可能分享入驻企业的股权回报。”汇众置业有关人士认为,如果该写字楼获得市场高度认同,将颠覆中国传统不动产投资模式。
打造免费初创企业孵化空间
“传统的房地产商拿地、盖楼、卖房子,但只有买卖的价值,没有凸显楼宇的价值,而我们在成都南一环路衣冠庙附近开发的汇众中心写字楼将跟资本相结合,推出产权置换股权模式,让开发商、业主与创业企业共同成长。”汇众置业有关人士说,这就是“产权+股权”的甲级写字楼投资模式。
该模式由开发商联袂国内外多家知名基金、风投机构,并投入重金,以数千平米精装全配标准,打造免费的初创企业“孵化空间”,获得数百入驻初创企业的原始股权,并分配给汇众中心的业主,使其成为初创企业原始股东。
作为汇众中心写字楼业主,不直接持有这些创新创业企业的股份,而是由汇众置业将取得的股权红利或者因为转让股份而产生的资本利得,按照公司与业主双方约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初创期企业既缺钱,又缺办公场地,以往一些高新技术公司在上市之前往往租用办公室,在上市获得募集资金之后,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可能会置办自有物业。”汇众置业有关人士说,产权换股权能够让这些企业在不影响现金流的情况下获得办公场地。
超额回报和长期红利最诱人
不难看出,汇众中心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物业产权”或“租赁回报”,还可以通过购买写字楼物业间接分享创新创业企业的股权回报。
出现这样的甲级写字楼投资模式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投资市场回报水平每况愈下情况下出现的必然现象。在目前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大宗交易市场、以股票、基金市场为代表的权益类市场,以及以住宅、写字楼、商铺为代表的不动产市场,其投资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一个众所周知的股权投资经典个案是,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在2009年先后投入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20万)的天使基金给成都聚美优品公司,占股仅8.8%,但2014年聚美优品后上市,市值飙升至35亿美元,徐小平一夜间获利3.08亿美元(约合20亿人民币),短短4年多时间,投资回报近1000倍!“投资的超额回报预期和长期红利,是最吸引这些房企的地方,一旦投资合作成功,房企获得的回报将是巨大的。这种模式当时提出时很先进,现在也不落伍,产权投资模式给房企开拓了新的投资渠道,房企可能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是房企转型的选择之一。”四川易居房地产研究所专家表示。
·专家说法·
完善法律手续投资权益才有保障
不过,有创投界资深人士表示,投资创新创业企业并非没有风险,恰恰相反,这些企业大都处于初创期,其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新出生的多,死亡的也多”。
汇众置业有关人士表示,在行业选择上,将主要选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行业及其细分领域的企业。只有那些投资价值高,在市场上有亮点,风险发生概率较低且可控的优质项目才能入驻。
股权投资还是一场“马拉松”赛。在四川省工商联创业投资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刘藏秦看来,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潜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股权投资就是投团队,如果团队不好,再好的项目也会‘泡汤’。”
对于写字楼“产权+股权”投资模式的法律风险,四川法之识律师事务所律师万飞认为,由于业主不直接持有入驻企业的股权,业主需要与作为股权代持人的汇众中心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一旦入驻企业股权发生转移时,业主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必须在合同中明确。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