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作为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专项活动之一,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在蓉举行。国内外近百家投资机构和近400家西部企业,围绕西部创新政策、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以及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等展开探讨。其中,如何推动中国西部与国际资本对接,成为在场理论界专家和实务决策者最为关注的焦点。
企业要修炼“内功”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万众创新——开创经济增长新动力”,这也是该论坛成立以来首次聚焦万众创新。一个金融领域专业论坛为何把主题聚焦于万众创新?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指出,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最好出路,要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看来,万众创新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制度创新。事实上,尽管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企业“造船出海”渐成潮流,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够如愿淘金。
为何有的企业难以成功“走出去”?德勤中国合伙人金建认为,一方面在于人民币没有真正实现国际化,但另一方面,也在于企业自身的盲目跟风。“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走出去’,就中国目前现状来看,应该鼓励大型产能过剩行业优先完成海外布局。”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内功修炼’。”金建说。
对接资本切忌盲选
对于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而言,如何能够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无疑是关注的焦点。对此,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常务副总裁熬勇冰表示,在挑选项目时,主要看重以下几个指标:首先看团队,即被投资者的德行、韧性以及悟性;其次看行业,与人口红利相关的行业,如婴幼儿、文化消费、生物医药等市场较好,获得投资机构关注的可能性较高;再次是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是否获得驰名商标等认可;最后,则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
美国西复四川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张国际则表示,选择投资对象时,还会关注其商业模式,如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成本结构、收费模式等方面是否有创新,以及对于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否有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被投资的企业本身也要学会选择投资者。”熬勇冰指出,不能由于亲友关系或压力做出不理智的选择,否则后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