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的消费金融算是刚刚起步,而作为行业最为关键的一环,消费金融商发挥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在深秋的北京,借消费金融论坛之机,金融投资报记者对捷克在华最大的投资商——捷信集团几位高层进行了专访。捷信作为中国首批拿到银监会消费金融牌照的四家公司之一,它虽不是银行系,却是其中唯一的一家外资企业,颇具特色。
经济下行给消费金融带来机会
捷信消费金融公司CEO伊戈尔·普柴洛夫斯基告诉记者,捷信是有不同的一些特质来赢得中国的市场的。公司有分销的系统,覆盖了260个中国城市,有五万多个业务伙伴,覆盖范围非常广。另外,公司非常重视对业务流程手续的简易化。“客户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读一些非常困难的文件或者解释,消费体验是非常好的,不会在经过我们的服务之后,觉得非常累,这是我们提供服务的一个目的。”
此外记者了解到,公司还有一些创新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益。比如冷却期措施,如果客户觉得产品不好,在冷却期可以退掉这个贷款。此外还有短信通知,事前签署声明等措施。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可以保证客户不会有任何想象不到的事情意外地发生。另外,记者获悉,在这次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国内首份消费金融研究报告中,综合多项指标,捷信综合排名在国内第二位。
这位来自捷克的帅气的CEO也是十分幽默风趣,在谈到业务布局时,伊戈尔坦言,“其实我个人非常喜欢四川,我最乐意到四川出差了!”伊戈尔向金融投资报记者笑道,事实上,捷信消费金融在四川的布局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捷信刚进入中国市场之时,选了三个地方作为试点,四川就是其中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广东和天津。“四川作为先行者,我们安排了公司最有经验的团队在那里。”
谈及当下中国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伊戈尔表示,公司是给个人消费者提供贷款的,贷款规模也都很小,一般来说小于3000元人民币就是一般的贷款,对于消费金融来说是一年,对于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可能是十年,其实这也是消费金融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使消费金融的借贷更加有利,伊戈尔认为,“就是在经济有所下滑的时候,消费金融信贷实际上是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尽管宏观经济是有所下滑。”
利率管制放开有利于行业竞争
“若利率从现在开始不管制了,能够进入这个行业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将会更加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由竞争。”PPF集团最高管理委员会委员梅恺威向记者介绍,在发达国家利率就是不设上限的,因为有了上限,企业就会往这个上限靠近,“这对穷人是没有益处的”。
面对当下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巨大的缺口,梅恺威表示,捷信乃至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在中国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创新、人才创新和价格创新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冷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