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0/2021》发布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22日讯 10月21日,中国欧盟商会于今日正式发布了年度出版物—《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20/2021》(下文简称“《建议书》”)。《建议书》向中国政府提出了800余项有关改善营商环境的详细建议。建议不仅包括来自在华欧洲企业所涉及的34个不同行业的内容,也涵盖了跨行业的普遍性问题。与此同时,《建议书》就营商环境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受到限制的市场准入和复杂的监管环境,是如何影响在华欧企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做出全面贡献,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充分发挥巨大市场潜力不仅能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可有效规避那些威胁中国发展的问题,例如债务的增长和老龄化的加速。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欧盟商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市场准入的改善和为欧洲在华企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当前,伴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国际经济脱钩的威胁,在中国推动有意义的改革实践则更为关键。
尽管欧洲在华企业仍然致力于中国市场,但近年来出现的许多“二分法”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最终决定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困惑:一种经济,两种模式:将私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划分开来;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与受限的市场准入的矛盾;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承诺与政策现实之间的落差;中国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和其在欧洲的“战狼”外交所产生的冲突。
业务运营政治化放大了上述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企业无法预测或者控制政治因子,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相当消极的影响。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仍愿意与中国加深合作,然而当地的大众舆论却背道而驰:选民们纷纷表达了对不平衡的双边经济关系,以及在新疆、香港问题上的担忧。本身合作就前途未卜,这些问题又对寻求合作的中欧提出新的挑战。
因此,当下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欧盟和中国必须在2020年底之前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全面达成。一个未能解决关键问题的、不成熟的协定将是徒劳且不受欢迎的。谈判和协议必须取得切实的成果,双方市场需要都确保公平公开,从而为双边关系发展和未来的高效合作奠定基础。
“近年来,欧盟曾与许多国家签署了多样的经济和贸易协定,因此,完成中欧投资协定并期待中国成为像欧盟一样开放和公平的市场并不是天方夜谭。”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 “经过了三十余轮痛苦、漫长的《全面投资协定》谈判,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