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融入双循环,铸强第四极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30日讯 作为成都创交会期间举办的核心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承办、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协办的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10月30日在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厅成功举办。论坛以“融入双循环,铸强第四极”为主题,与会嘉宾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分享经验。
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城市
目前,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2019年,零售市场规模超过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57.8%。内需消费,在我国经济运行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为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找到相匹配的内源型动力和外向型动力,并有序提高两种动力之间的灵活转换机制,最终带动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共同提升创新能力。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以及新经济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新经济企业领军人物、媒体意见领袖等嘉宾,以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的活动形式,共同探讨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核动力源所需的改革突破和路径创新。
活动中发布了由联合国人居署、牛津大学、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等机构共同撰写的《科技创新驱动未来城市:新经济与共享城市繁荣》特刊中文版。据悉,该特刊由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麦穆娜女士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执笔作序,集合了来自全球城市发展领域顶尖学术机构、实验室以及先驱城市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
大咖聚焦融入双循环
通过视频,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平衡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的问题做了分享,提出面对工业化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绿色的技术创新将扮演重要角色。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执行院长周涛也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加持。国际科学理事会和联合国减灾署发起的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执行主任韩群力,针对如何打造“安全城市”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从灾害形成原因切入,新技术应该为解决灾害问题提供支撑,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成为一个极具价值的抓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客座研究员余健就成渝发展方面提到,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坚持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公关+成果转化+科技产业为思路,建设强有力的成渝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双城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机遇。“疫情推动全球化转型,供应链趋向于多元化、一体化布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疫情爆发凸显了不同国家的结构性差异,抗击疫情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数字科技时代。在成渝经济圈方面,以统筹思维促进区域融合,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城市群等领域的新基建大规模展开,是吸引全球产业链、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双核驱动、区域共兴新优势的基础。本次兴隆湖畔·新经济发展论坛通过在新经济领域产生的思想碰撞,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贡献了“成都样本”。(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