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为着力推动川渝地区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印发《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明确,到2025年,川渝地区铝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铝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最强的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
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川渝地区铝产业基础较好,结构互补性强,应用市场广阔,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川渝地区成熟的铝产业链,对支撑下游产业的供应链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出台促进川渝铝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在开展技术创新、挖掘市场潜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深层次合作,既有利于促进两地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力地支撑川渝汽车、电子、装备等产业的发展。”
为实现目标,《工作方案》提出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共同推动产业链配套、共同挖掘市场潜力、共同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共同深化智能化赋能、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打造产业服务体系等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其中,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方面,鼓励上游氧化铝和电解铝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创新,争创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实现节能降碳,提质增效。支持川渝两地下游铝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新材料研发、技术攻关,开发新型合金、大尺寸复杂截面型材、高强高模铝材、汽车铝板、新能源电池箔、动力电池铝塑膜以及能适应复杂极端环境的铝合金材料。
共同推动产业链配套方面,充分发挥重庆氧化铝产业优势,为两地电解铝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上游原料供应。利用重庆两个铝期货交割库,鼓励四川电解铝企业产品入库,通过交割库稳定原铝供应市场。探索建立重庆氧化铝供四川、四川电解铝供重庆的长效供应协同体系和市场联动机制,确保两地铝产业链上中下游稳定生产,共享协同发展机遇。
共同挖掘市场潜力方面,加强川渝两地园区合作,立足川渝,面向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展望“一带一路”等域外市场,积极拓展市场。重点围绕汽车轻量化,加强两地铝加工企业与大型汽车整车企业合作,引导铝加工企业、工业设计企业与汽车企业共同参与汽车轻量化材料设计和开发。加快在川渝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升级,形成一批新兴市场用铝材优势产能,进一步推动铝材向精深加工的价值链高端延伸。
共同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方面,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开展高质量培育行动。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国性的行业龙头企业;鼓励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潜力好、发展质量优的企业成功上市。
共同深化智能化赋能方面,鼓励两地企业结合工艺条件提升铝冶炼加工生产的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围绕制造全流程,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争创国家级试点示范;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探索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铝产业跨领域融通,实现从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转变。
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探索建立川渝地区电解铝企业协同降碳机制,加强电力互济合作,优化川渝两地电解铝企业能源结构,促进降碳减排和绿色发展。加强氧化铝企业与川渝两地水泥企业协作,共同参与赤泥综合利用。加强电解铝企业技术交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打造行业标杆。加强废铝资源保级回收体系建设,提升废铝再生回收和利用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供应链体系。合理有序布局再生铝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再生铝的保级、提级使用。提升铝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铝全生命周期低碳循环。
共同打造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加强铝材料产品检验、测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过硬铝材料产品品牌。引导铝材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战略合作,为工业产品设计企业提供轻合金材料解决方案。引进模具设计加工企业,建立完整的设计、制造、检测体系,提升市场响应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此外,为保障有关举措顺利实施,《工作方案》还提出了加强统筹协调、探索政策互通、加强平台构建、加强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