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28日讯 “当今社会有些浮躁,真正用心读书的人不多,我希望学校要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方法,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应付考试,也希望同学们不要一毕业就想找个‘做到老’的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技术总顾问、西华大学特聘教授周守为在西华大学首讲如是说。
建议西华:紧跟国家重大需求以创新成果体现学校特色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正式受聘为西华大学特聘教授,并作首场报告。学术报告会前,周守为院士,中海油外事局副局长、译审么品利,中海油研究总院首席工程师李清平,四川宏华集团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兵一行在校长刘清友、校办主任费凌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汽车测控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流体及动力机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参观的过程中,周守为院士一边仔细听取实验室负责人的介绍,一边提出问题和建议。

党委书记张小南、校长刘清友为周守为院士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张小南、校长刘清友分别致辞,并共同为周守为院士颁发西华大学特聘教授聘书。副校长何建平与外语学院院长共同为么品利颁发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聘书,副校长何建平与能源与环境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宋文武共同为李清平颁发能源与环境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接过聘书后,周守为院士作了发言。他说:“刚才参观了学校的两个实验室,听了张书记、刘校长对学校的情况介绍,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学校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很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
周院士建议,学校如何紧跟国家的重大需要,加强创新研究,努力取得重大成果,以此来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他说,看了两个实验室以后,结合西华大学的学科,谈几点想法:一是如何把天然气运用于能源与动力研究中,如果在天然气运用方面能获得突破,这将是历史性的贡献;二是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天然气的阀门上,国内99%都靠进口,我们西华能不能在阀门上做一些研究?”;三是“能不能将PM2.5降下来?这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我们若能通过努力将其降下了,那么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周院士强调,要想在上述方面有所建树和创新,就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只有站在国际层面上,才会有更大发展。
校党委书记张小南,校长刘清友,校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副校长何建平,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宣传部、学工部、研究生部、科技处、人事处、招生与就业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外国语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油田”不是“田”,“可燃冰”也不是“冰”
9月28日10:30,在西华大学四教报告厅,周守为院士为西华大学300余名师生作了题为《海洋石油工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的报告。校长刘清友主持报告会。报告开始,周守为院士讲道:“我的专业和工作都与石油相关,这又不是给石油院校同学讲课,所以我会讲得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周守为院士
石油是什么?天然气是什么?周守为院士先抛出这些问题,提起同学们的兴趣。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他给同学们详细地讲道:“石油又称原油。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同学们都学过化学,知道碳氢化合物吧?石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周守为院士还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油是什么颜色的吗”?与大家通俗地认为石油都是深褐色或黑色不同,周守为院士介绍,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让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案例,对石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在介绍到“油田”和“天然气田”的时候,周守为院士还风趣的说“油田”并不是“田”,而是单一地质构造因素控制下的,同一产油气面积内的油气藏总和。
周守为让同学们充分地了解了石油和天然气的相关概念和情况,也讲了其形成、勘测、开采等方面的知识,让在场的非石油专业的同学们也能够听得很明白,对石油天然气有充分的了解。
中国石油依存度太高,中国近海将是油气开发主战场
“在南海有3分之2的区域要进行油气开发是极为困难的政治博弈”周守为院士在讲海洋石油工业开采高敏感的特点时讲到,与周边几个国家之间的领海争议,导致我国在南海石油开发的合法权益受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还讲了海洋石油工作的风险,包括自然、工业开发、政治等方面。
在讲海洋石油工作的高投入时,过去10 年我国新增油气产量53%来自海洋,2010 年这一增量部分达到了85%。2010 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5400 万吨油当量,历史性地建设了“海上大庆”,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同时也给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周守为院士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工作,还对海洋石油工业的未来发展做了前瞻性的讲解。比如LNG的运用及运行流程,深海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等。
学生要多培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考试分数
“如果你这一辈子,就想在毕业后找个可以‘做到老’的工作,那有什么意义?”周守为院士在报告临近结束时这样叮嘱同学们。他语气平和的讲道:“当今社会有些浮躁,用心读书的人不多,我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学习不止是为了考试分数,要更多的学习学习方法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如果你的学习只是为了一场考试,只是为了毕业能进入一个单位工作,那你的学校又有什么意义?”周守为院士最后让同学去思考这个问题。
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通讯员 文佳)
|